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广西苗族这件衣服,一做就是一年【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乌英苗寨妇女梁足英(左一)和姐妹们在亮布文化节上展示亮布及服饰(2020年10月25日摄)。

  地处桂黔交界的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乌英苗寨是中国传统村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并保存相对完好,以苗族亮布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承。

  在乌英苗寨,苗族妇女们制作亮布的传统工艺非常复杂。每年春季,她们都会种植蓝靛草,到秋季收割后,用山泉水将蓝靛草浸泡数日,然后加入石灰等,调配成染料。布料经过染料浸染、晾晒、捶打、涂蛋清、蒸布,并如此多次反复,一匹亮布做成往往耗时数月之久。其中,最重要的工序就是捶打亮布,每一匹布,苗族妇女都要抡起约十斤重的木槌,捶打数万下,让布料逐渐闪闪发亮,制成的“亮布”可以长久保持光泽。

  亮布制成后,再经过裁剪、缝制、刺绣、熨烫等,最终制成光泽明艳的亮布苗衣。一件苗衣从种植蓝靛草到制成,周期一般需要数月甚至一年。

  在大苗山深处,亮布文化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沉淀,散发出越来越独特的民族文化气息。古老的乌英苗寨,活跃着一批亮布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她们在当地统战、民宗、妇联等部门的支持下,建设生产基地、筹办文化节、筹建博物馆等,积极保护、传承、发展这一珍贵的非遗文化。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上一页 1 23456...28下一页
相关新闻
苏州吴江:非遗文化进校园【组图】

4月20日,小朋友在玩提线木偶。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幼儿园积极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当地非遗项目七都提线木偶引入校园,创设“木偶昆曲馆”,并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进园表演、指导木偶制作、传授演绎技法等,让小朋友们近距离接触七都提线木偶,感受非遗文化...

剪出敬老爱老“文明花” 浦城以非遗文化涵养老人生活

“剪纸动手又动脑,还有社工陪我们一起剪,这样的活动热闹又有意思,希望以后经常开展。”日前,由浦城县民政局、文化馆、莲花社区等单位举办的“党建引领‘非遗传承’ 推进‘五社联动’ 关爱‘一小一老’”主题活动走进莲花老年公寓,参与活动的公寓老人刘奶奶高兴地说。 弘扬非遗文化,丰富老人生活。活动中,浦城剪纸非遗传承人向老人们介绍了浦城剪纸的发展历史,...

老外行走漳州 体验非遗文化

留学生在南靖土楼体验舞龙文化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供图 2月4日至6日,由福建省外办及漳州市外办组织的“外国友人行走福建(漳州)”活动在南靖举行。   本次活动,来自南非、安哥拉、泰国等9个国家的36名华侨大学留学生齐聚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南靖)“闹元宵”。他们打糍...

非遗文化进社区【图】

1月30日,在邢台市襄都区北大街街道办事处新兴东社区,演员给孩子们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四股弦知识。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大力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让居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零距离接触,了解民俗、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新华社发(张驰 摄)   1月30日,在邢台市...

弘扬非遗文化,赓续民族传承 福州举办“讲好福建非遗故事”演讲大赛决赛

台海网12月20日讯 为引导群众共享非遗、共传非遗,进一步扩大福建省非遗传播力度、延展福建非遗保护成果的广度与深度,12月19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旅游频道承办的“讲好福建非遗故事”演讲大赛决赛在榕举办。 “讲好福建非遗故事”演讲大赛面向福建全省各地市展开,历时半年,经过初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