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野外追象直击【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一群野生亚洲象在江城县一处稻田觅食(7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夜深了,雨终于停了。刁发兴驾驶皮卡车熟练地穿行在黑夜中的山间小道上,不一会儿,抵达了曼克老村所在大山的边缘。此刻,他的队友李江伟和方爱明也刚从避雨的牛棚里出来,操作无人机升空。

  “下午有8头象在附近,离村寨太近了,我们要找到它们,还要确定它们会不会走到村子里来。”刁发兴小声说,一边示意记者注意周围情况,不要弄出太大的声响,因为大象可能就在附近。无人机升空之后,李江伟切换到热成像设置,不到一分钟,遥控器显示屏上出现了几个红色的亮点,李江伟把画面放大,屏幕上几头大象正快乐地甩着长鼻子,在一片农田中“大快朵颐”。

  “1、2、3、4、5、6、7,怎么只有7头?”李江伟有些着急。“附近找找,应该不会走远。”刁发兴对李江伟说。刁发兴是云南普洱市江城县林草局亚洲象监测队的队长,这个监测队的工作是监测亚洲象的行踪,及时上报并提醒附近村民,防止出现人象冲突。

  2011年,18头亚洲象从邻近的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来到江城县,随后定居下来,当地野象最多的时候一度达到70多头。就在记者抵达前几天,有6头大象回到了景洪,目前江城县大象的最新数字是44头,分为4个象群和3头独象。2016年,江城县成立了亚洲象监测队,对野象活动区域24小时不间断监测,并运用“亚洲象预警”APP地图精准定位,及时向村民通报野象踪迹。

  找了10多分钟,那头“隐藏”起来的亚洲象依然没有被发现,刁发兴也有些着急。不一会儿,无人机操作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红点,“原来躲在这里,”刁发兴把画面放大,一头大象的图像出现在眼前。“如果它进村了怎么办?”记者问。“野象进村我就吼!尽量干预一下。它听到吼声会烦躁,会走开。如果万一吓不走,我们只能通知老百姓上楼。”这一天晚上,刁发兴和队友一直守到凌晨1点多,直到看着那头大象移动到离村寨比较远的河边玉米地,才如释重负地结束工作。

  早出晚归,甚至彻夜不眠对于刁发兴和监测队队员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监测亚洲象还不时伴有危险,这几年,陆续有队员离开。2016年亚洲象监测队组建时的“老队员”,如今只剩下刁发兴一个人还在队里。

  又是与象为伴忙碌的一天。直到下午3点多,大象躲进山林中休息,刁发兴和队友才拿出放在车上的厨具和食材开始做饭。他们刚吃完饭,大象醒了,其中一头跑到山林边茶园里一棵芒果树旁取食芒果。“你吃就吃,别毁了那棵树啊!”刁发兴看着大象在摇树,嘴里嘟囔着,“这棵树是我老婆10年前种的!”不一会儿,大象吃完芒果,甩着尾巴回到山林中去了。

  监测显示,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增长,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常年活动于村寨、农田周围,并根据不同农作物成熟时节,往返于森林和农田,主要取食农户种植的水稻、玉米等作物,在食物匮乏时节,还会取食农户存储的食盐、玉米等。

  大树脚村的村委会副主任刘平对记者说:“大象吃掉庄稼以后,给保险公司打电话,村上有理赔员,根据他实际的踏勘,确认后往公司上报,然后把赔偿直接打到村民的惠农卡里。”

  为了补偿村民的损失,2020年到2022年,江城县筹集了240万元购买野生动物肇事保险。三年来,江城县辖区共计理赔野生动物肇事赔偿10564户次,金额2019.63万元。“政府越来越重视,大幅提高补偿力度。去年玉米是690元一亩,今年一下提到1017元,你看提了那么多。”刁发兴对记者说,“稻谷之前好像是800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1538元。”

  2021年,“短鼻家族”15头野象的北上故事引起各界关注。象群最终在人们护送下,平安返回它们最初出发之地。在这一事件中,象群所到之处,百姓悄然避让。对象群踩踏作物、偷吃玉米、破坏房屋等行为,亲历的村民保持了极大的爱护与宽容,绘就了一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在云南江城,这样的美好画卷已经持续了12年。

  “对于亚洲象来说,没有比中国更安全的国家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西班牙籍科学家阿荷穆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评价说,中国制定了非常好的亚洲象保护政策,成效令人瞩目。

  云南省在亚洲象分布的热带地区建立了总面积约51万公顷的保护区。数据显示,1976年,云南野象数量仅剩下不到150头,经过40多年的拯救和保护,到现在,野象数量增长了1倍多。云南对一些栖息地修复改造,建“大象食源地”,种大象爱吃的植物。江城县2022年正式启动野象探索性食物源基地项目。共划2500亩土地,每亩补助200元,种植玉米、芭蕉等作物,农作物若被亚洲象取食由保险公司理赔,若未取食就让村民采收,保障村民收入。经过近1年的尝试发现,食物源基地不仅保护了象群栖息繁衍,也给当地群众提供了安全保障、生存保障——2011年,当第一群象步入江城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原因,也许只是偶然,但12年来,象群在这里流连忘返,而且不断壮大,其中的原因一目了然。

  “老百姓比较支持我们的工作,就算生活受一些影响,但没有用极端的手段,也没太多怨言。”刁发兴对记者说。告别记者的时候,刁发兴依然和队友守在山口,遥望着远处的象群:它们在山林间自由漫步,宛若在自己家中那般悠闲自得。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上一页 1 23456...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丨珠峰脚下的钢琴课【图】

珠峰脚下的扎西宗乡完全小学,这里距离珠峰只有40多公里(6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里是距离珠峰最近的小学——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完全小学,离珠峰只有40多公里。四年级三班的旦增吉宗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她在上的钢琴课是该校16个兴趣班之一。为了满足学生们的各...

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丨在赛里木湖邂逅蓝色“眼泪”【图】

4月6日拍摄的夕阳下的赛里木湖。   4月,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赛里木湖也奏响了春天的序曲。冰封数月的湖面逐渐融化,巨大的冰面在湖水的作用下涌向岸边,绵延数十公里,蔚为壮观。因湖水含有矿物质,“冰推”期的赛里木湖冰面呈现独特的淡蓝色。虽然不在...

11头野生亚洲象“组团”来到中老边境村寨觅食

图为移民管理警察拍摄到的亚洲象。 磨憨边检站供图 记者30日从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获悉,近日,11头野生亚洲象“组团”来到位于中老边境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曼贺南村“观光”、觅食。   10月28日,磨憨边检站勐润分站接群众报警称,发现11头野生亚洲象在边境村寨的田埂中...

新春走基层|4个象群32头野象现身野象谷

1月22日,4个象群32头野生亚洲象出现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象谷景区,并在景区及周边村寨之间游览觅食,有关部门立即组织民警在相关区域展开安全巡逻。 记者:孙敏 报道员:龚雯青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COP15开幕式播映短片《“象”往云南》

由云南省委宣传部出品、云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象”往云南》宣传片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幕式上首发,赢得国内外参会嘉宾广泛好评。作为开幕式的第一个环节,《“象”往云南》在主会场向全体参会嘉宾播放。 这部主题片记录了16头野生亚洲象2020年3月走出栖息地云南西双版纳,历经17个月1300公里,跨越大半个云南北渡南归的全过程。全片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