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黄祖辉:“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年来,“千万工程”以村庄的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改善为切入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实现了多方位的迭代升级,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方面,贡献巨大,意义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从实践看,浙江“千万工程”的实施与深化,具有多方位的关联效应,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效应尤为显著。

  对产业兴旺的带动效应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我国乡村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千万工程”的实施与深化,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千万工程”促使乡村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不断改善,为乡村资源生态优势和人文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创造了重要条件,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和兴旺。浙江许多乡村拥有优良的自然生态和丰富的人文生态,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村庄发展,盘活集体资源资产,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通盘考虑村庄建设与产业经营,将生态资源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城乡融合,建设美丽乡村,既因地制宜地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又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力和实力。

  对生态宜居的引领效应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千万工程”对乡村生态宜居的引领效应,不仅体现在自然生态环境上,而且也体现在人居设施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配套上。20年来,“千万工程”为浙江乡村带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变化是人居设施环境的改善。目前,道路与通信网络覆盖全省村庄,“污水横流”现象不复存在,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基本普及,厕所革命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全省村容村貌大多实现绿化美化净化。“千万工程”的实施与深化,还从乡村公共服务方面提高了生态宜居水平。20年来,浙江不少村庄的公共服务由过去的服务面窄、效率低转变为服务面拓宽、效率提高。目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乡村数字化互联网平台的打造和相关制度的建构,不少乡村建立了共享公共服务的医共体、教共体、文体中心、养老中心等,大大提高了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共享水平和服务能力。

  对乡风文明的联动效应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千万工程”改变农村人居生活环境,不仅包含满足物质生活的设施和环境,而且也包含丰富精神生活的设施和环境,如乡村文化礼堂和网络平台的建设等。“千万工程”的实施对乡风文明具有联动效应。一方面,通过弘扬主旋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广大村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积极性得到了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千万工程”对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与普及,为广大村民的文化活动提供了便捷的空间场所和网络载体,不仅大大繁荣了乡村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也使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得到了场景化的展示,彰显了在乡村深植文化根脉、促进文化互鉴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对治理有效的提升效应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国乡村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村庄。目前,很多村庄正在朝着治理有效的善治乡村提档升级。“千万工程”的实施与深化,促进了乡村各类公共事务的发展和城乡要素的流动,也对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实践中,许多乡村有效运用多类型的治理手段,对村集体、村社区进行有效治理,成功探索与实践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乡村治理方式。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使治理更具精准性;引入市场机制,既降低治理成本,又激活相关主体的内生动力;等等。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乡村治理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对生活富裕的推进效应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富裕不仅体现在收入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医疗、文化、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千万工程”推动了乡村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仅明显提高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而且还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多种类型就地就近就业与增收的机会。“千万工程”对促进生活富裕的推进效应,还体现在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同时也显著改善了乡村的公共服务,进而大大缩小了城乡在这些方面的差距。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千万工程”实现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对于每个村集体及其村民均具有共建性、普惠性和共享性的特点,这恰恰是推动共同富裕所追求的目标。

  面向新征程,“千万工程”仍在不断深化。浙江正在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进一步探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新路径。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 黄祖辉)

相关新闻
乡村之美|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是我国“三农”...

宁古高速"百亿工程"全面展开施工 为闽东高质量发展铺平"高速路"

台海网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雪梅 周小春 通讯员 刘祥富)近日,由福建省高速路桥建设发展公司承建的国高网G7021宁德至古田高速公路工程宁古高速C2、C3段合同签署,这标志着宁古高速施工全面展开。 投资101亿元 全长70公里 宁德至古田高速公路起于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途经金涵乡、...

浙江湖州:“千万工程”助力打造太湖南岸美丽乡村景观带【图】

6月14日,游客在织里镇庙兜村的花海里拍照留影。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毗邻太湖,自“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织里镇全力推进太湖南岸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目前,织里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布局,已完成伍浦、庙兜、义皋等多个太湖沿线美丽乡村精品村提升,并实现了34个行政...

总书记关心的“土特产”|“一朵花”的跨界之旅

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蕴含着浓浓乡情,也寄托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时,经常调研当地种植、养殖、加工等特色产业,作出具体指导。   牡丹寓意富贵吉祥,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悠久的栽培历史。   2013年1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经济欠发达的菏泽市调研。他考察了尧舜牡丹产业园,对...

“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百姓共富【图】

人们在浙江绍兴上虞区驿亭镇白马湖畔的“列车营地”休闲、喝咖啡(无人机照片,6月9日摄)。   2003年6月启动的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截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