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经济随笔丨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麦子熟了。收麦,是头等大事。

最近这些天,豫陕鲁徽鄂冀等地,正全力抢收麦子。之前数日,河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恰逢小麦的成熟收获期。雨来得不是时候。丰收已“在望”“在田”,关键时刻,急需“龙口夺粮”。夏收夏播、抢收抢烘,种田人正夜以继日。

“十九连丰”,哪一场丰收不是“抢”出来的。去年夏收的那一茬冬小麦,在前年播种时遭遇秋汛,三分之一晚播,收获时又逢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种田人们一路奋战,悉心呵护,抢收抢种,最终实现夏粮丰收。真正应了那句话,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粮食,特别需要“时时放心不下”。对丰收,千万不能“审美疲劳”。全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八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连年丰收,粮食问题过关了吗?

“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是中国农业界正忙的一件大事。凸显出“1.3万亿斤”还不够,还得再上一个台阶。

为什么“还不够”?两个原因——

一是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不确定性,“手中有粮”显得愈发重要。粮食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历史上,春秋时期,齐国先是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后来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进贡给吴国,然后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今天,世界上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粮食,往往站在最容易受影响之列。到时候在国际市场上有钱也买不到,买到了也运不回来。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在粮食上,我们必须做到不被“卡脖子”。粮食安全的系数还得高一点,再高一点。

二是14亿多中国人对粮食的需求还在提高,更高的质量,要求有更多的数量。人每天张嘴吃饭,不仅吃五谷杂粮,还要吃肉蛋奶。“一斤肉五斤粮”,粮食消费需求正发生结构性变化。像玉米,在我国的粮食产量中占了近四成,主要用途是饲料粮,最终要转化成肉蛋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吃饱、吃好,还要吃出健康。

所以,自己的饭碗,必须自己把它端牢。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了三个“一起抓”: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大面积开镰收获 全国麦收进度已过六成

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当前全国麦收进度过六成,进入作业高峰期。 这两天,河北、山东小麦大面积开镰收获。为了助力高效收获和机收减损,今年,山东省首次把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纳入补贴范围,力争把小麦机收损失率降至1.5%以内。在山东省临沭县,联合收割机全部实现智能控制。 山东省临沭县种粮大户 于乐意:好的农机装备平均每亩地能帮我挽回10斤...

小村夜“战”:中原麦收 “抢”字当头【组图】

6月7日晚,收割机在袁营村抢收(无人机照片)。   袁营村是“全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的一个村庄。夜幕降临,凉快下来的袁营村麦田里,收割机的响声越发明显。村支部书记吴东星介绍说,6月7日晚,四台收割机要完成村里最后300亩麦种田的抢收任务。   麦屑飞舞,烟尘四...

农业农村部:采取超常举措抢收小麦 确保夏粮应收尽收

当前,“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已全面展开。记者6月5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要紧盯“割、晒、保、收”等关键环节,采取超常举措抢收小麦,全力抓好夏收夏播,努力实现“龙口夺粮”,确保夏粮应收尽收、夏播应播尽播。   5月25日以来,河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与小麦成熟收获期叠加重合,丰收在田的小麦遭遇严重“烂场雨”。专家介绍,受灾小麦主要是籽粒萌动、发芽,...

“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 全国已收冬小麦7500多万亩

截至6月2日15时,全国已收冬小麦面积7500多万亩。其中四川、湖北麦收进入尾声,河南进度过三成,安徽进度过两成,江苏进度过一成。全国日机收面积已连续3天超过1000万亩,“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   据介绍,今年预计共投入1650万台(套)各类农机装备,开展夏收、夏种和夏季田管机械化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机具总量供给充足,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河南上蔡:抓住晴好天气抢收小麦【组图】

6月1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邵店镇后杨村,收割机将收获的小麦装车(无人机照片)。   当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当地抓住晴好天气抢收小麦。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6月1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邵店镇后杨村,收割机在抢收小麦。新华社记者 刘振坤 摄   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