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鸿雁的故乡——乌梁素海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6月5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

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

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乌梁素海,蒙古语意为“红柳湖”

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

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

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

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

  6月4日拍摄的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海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乌梁素海原为黄河故道

是1850年黄河主河道在河套地区南移后形成的河迹湖

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

素有“塞外明珠”的美誉

曾经的乌梁素海

水草丰美、碧波荡漾、候鸟翔集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

当地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退水排入乌梁素海

使乌梁素海水体受到污染

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008年,乌梁素海水质变为劣Ⅴ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乌梁素海的保护工作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

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抓好内蒙古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的生态综合治理

对症下药,切实抓好落实

  6月4日拍摄的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海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近年来

内蒙古持续推进乌梁素海流域系统治理

为从源头上遏制污染

当地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净化生活和生产污水

兴建网格水道工程加快水体流动

严控化肥、农药、地膜使用量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减轻外源污染

随着生态补水力度加大以及相关治理工程的实施

乌梁素海水质稳定在Ⅴ类,局部区域优于Ⅴ类

水质总体好转

随着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乌梁素海生态功能不断恢复

曾经因水质恶化而离开的鸿雁

如今又飞回乌梁素海

据调查观测

迁徙经过乌梁素海和在乌梁素海繁殖的鸟类

目前已经达260多种

  6月5日,一排候鸟在乌梁素海上空飞翔。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初夏时节,漫步乌梁素海岸边

辽阔的水面上

波光粼粼,芦苇摇曳

处处生机勃勃

“塞外明珠”的光彩正在重新绽放

记者:朱文哲、侯维轶

视觉:吴晶晶、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联合出品

相关新闻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闻多一点|“三北”工程,绵亘万里的绿色长城

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了解“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情况,并在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是指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

第1视点|习近平: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

6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习近平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

能源转型“向新而变” 产业升级“向绿而行”

6月5日是环境日。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主场活动在山东济南举行。业内人士认为,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大势,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向新而变向绿而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积极行动,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加速展开,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改善态势,能源转型“向新而变”赛道渐热,产业发展“向...

世界环境日:环保在行动【图】

6月5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长岗村,党员志愿者和村级河长在打捞水面漂浮物、美化河岸(无人机照片)。   当日是世界环境日,各地志愿者、环保工作者等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美丽家园。   新华社发(吴拯 摄)   6月5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红樱桃爱心协会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