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芒种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今天(6月6日)6点18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芒种”。

历书记载,“五月芒种为节者”,是因为这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

此时,正是北方收麦与南方种稻的时候,因此“芒种”也可解释为“有芒的麦子抢收,有芒的稻子快种”。

到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等文博单位,看看“芒种”在哪些文物里,留下了亘古弥新的文化印记。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芒种·在北忙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在和大自然的相处中,人们学会顺应天时、规划秩序。

芒种时节,梅黄麦熟,大江南北皆为收获与耕作的热闹景象。

敦煌谚语说:“风中扬谷,秕者登先”。北方忙麦收,粮食在经过捶打晾晒之后,还要就着夏日热气顶风扬谷,去虚华,存饱满,为仓廪实劳作,为“家家麦饭美”辛勤。文献记载,唐代天宝年间,河西地区收购的粮食多达三十七万一千余石,约占当时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而敦煌就是河西主要的一处产粮区。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芒种·在南忙种

芒种,意味着仲夏正式开始,带来青梅初熟,也带来秋粮播种的最佳时间,于是就有了“梅雨稻田新”一说。

宋代诗人陆游写道:“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因此,芒种,又被称为“忙着种”。虽说收种两头忙,但芒种这一节气名称,更侧重于前瞻性地提示人们,勿过天时,抓紧播种,以成丰年。

文物里的二十四节气·芒种·忙惜时

文献记载,从汉朝起,小麦逐渐在敦煌扎根,到了唐代水稻也在这里落户。

石窟画匠用“异地同图”的方法,将播种与收获放在同一幅壁画里,颇有意趣。或许,在用先贤的智慧提点后人,无论夏收,还是夏播,都要抢时间、占先机。

谚语说“小满赶天,芒种赶刻”,更具“时机”意味的芒种,也提醒着今天的人们:趁天长,及良时,努力请从今日始。

(数据来源:敦煌研究院、央宇宙文物传播平台)

(总台央视记者 张立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新闻
6日6时18分芒种:仲夏至此始,青梅煮酒香

蛙叫虫鸣声中,芒种款款而至。北京时间6月6日6时18分将迎来芒种节气。此时节,草木葱茏,池塘莲开,北方麦黄,江南梅熟,时光流转之际,已然到了“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的仲夏。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袁瑾介绍,芒种到来意味着“三夏”大忙季节拉开了帷幕。一时间,夏熟的要收、秋收的要播、春种的要管,忙得不可开交。“麦收如战场”,...

芒种 忙种【图】

6月5日,农民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市农科院)的试验田里劳作(无人机照片)。   芒种将至,田野处处一派忙碌。   新华社发(孟德龙摄)   6月5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营江街道芒头寨村,农民在平整水田。   芒种将至,田野处处一派忙碌。   新华社发(蒋克青摄)...

本周六上午 作家薛卫民教孩子认识节气

台海网5月1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通讯员 李玉燕)5月21日,我国将迎来二十四节气的小满节气。著名作家薛卫民将在本周六(20日)上午10点,在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文灶馆(后埭溪路140号)七楼多功能厅引领孩子们走进《二十四节气儿歌》,在愉快的念诵中遨游二十四节气。   薛卫民的作品《二十四节气儿歌》,用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儿童表现形式,从深刻到浅...

两岸学者聚厦交流二十四节气文化

台海网4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余健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21日至23日,海峡两岸近120名专家学者齐聚海沧,召开2023年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暨海峡两岸节气文化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共商如何让二十四节气“火”起来。...

两岸百名专家学者齐聚厦门海沧 共商节气文化传承

台海网4月22日讯 4月21日至23日,来自海峡两岸近120名专家学者齐聚海沧,召开了2023年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暨海峡两岸节气文化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共商如何让二十四节气“火”起来。 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办公厅(对台湾农业事务办公室)主任魏百刚,国务院台办新闻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