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曾经打过一个比喻,“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
3月13日上午,党的二十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习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为什么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主题?如何传好这一历史“接力棒”?《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 视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01
庄严的宣示 奋进的号角
闭幕会三天前,3月10日上午,习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随后举行的共和国历史上第二次国家主席宪法宣誓仪式上,他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庄严宣誓。
在闭幕会上的讲话中,习主席说,“这是我第三次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面对现场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他郑重宣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以国家需要为使命,以人民利益为准绳,恪尽职守,竭诚奉献,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
△ 宪法宣誓仪式上,3名礼兵护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入场。(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习主席第三次在换届之年的全国人代会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庄严的宣示,也是再出发的动员。
2013年3月17日,新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实现条件,向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动员令。
△ 这是放置在宣誓台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台记者孙楠拍摄)
2018年3月20日,再次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深情讴歌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承载着中国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期盼。习主席再次发表重要讲话,吹响奋进新征程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