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要闻  >> 正文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十八洞村的“十年之变”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7月2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杨正邦在自家农家乐打扫卫生。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新华社长沙7月23日电 题:十八洞村的“十年之变”

  新华社记者

  进入7月,44岁的杨正邦就没睡过一个懒觉,他要在每天凌晨5点左右开始为自家民宿备菜。

  民宿提供一日三餐的服务,杨正邦是老板也是主厨。为了让食材新鲜,每天晚上他开车到周边农户家收菜。如果遇到临时加餐,他就得在深夜12点后赶去40公里外的午夜农贸市场买菜。

  “暑假是旅游旺季,平均一天要招待400多个客人,毛收入2000元。”杨正邦乐此不疲,“虽然累点,但有事情做,就踏实。”

  杨正邦的家乡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一个位于武陵山脉腹地的小苗寨。

  4月25日,杨正邦(前右)一家合影。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十年前,十八洞全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7%,村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集体经济空白。杨正邦见证过当时艰难的日子。“耕地少,种田一年到头也没什么收入。没有路,外面的人也进不来。”

  那时,村里有能力的人纷纷外出谋生,杨正邦也是其中之一。他去沈阳开过搅拌机,到宁波维修过信号塔。

  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使十八洞村陷入“贫困逼人走,人走更贫困”的恶性循环。一些人指望靠政府救济过日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全省上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理念也在十八洞村落地开花。

  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挨家挨户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搭建平台,创造脱贫致富的条件。

  村里的优势资源不断地被开发出来。村民们说,十年来最大的收获是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的问题弄明白了。

  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介绍,全村形成了旅游、山泉水、劳务、种养、苗绣五个产业,村民的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2016年,十八洞成为湖南首批脱贫出列的贫困村。

  “这些产业不仅使我们成功脱贫,也为后续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施金通说,在产业壮大的同时,十八洞村的建设改造也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苗寨风貌在变化中得到了保护和提升。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陆福兴认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是“精准扶贫”的精髓,也是十八洞村全面脱贫的重要推动力。

  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产业的发展,使村里出现“人才回流”。回乡的村民中,既有杨正邦这样长年在外打工的中年汉子,更有许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7月2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拍摄的施康。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2019年底,大学毕业不久的施康回到十八洞村,开始用镜头记录真实的乡村生活,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他还拉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组建团队,定期在网络上开直播,讲述十八洞村的故事,也帮助村民卖蜂蜜、腊肉、辣椒等农产品。

  “我们接下来还准备完善各种农产品的品牌认证等,借助互联网将十八洞的产品带到更远的地方去。”施康说,他对十八洞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2021年,十八洞村全村人均收入2016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68万元,成功实现了从深度贫困苗乡到小康示范村寨的“华丽转身”。前来“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村民通过民宿和农家乐实现稳定增收。

  7月2日,施康在直播售卖十八洞村的特产。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陆福兴说,依靠走市场化发展之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激发村民求发展的内生动力,十八洞村为更多乡村提供了借鉴样板。

  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十年来,湖南像“十八洞”一样的贫困村都已成功摆脱贫困,拔掉穷根。截至2020年底,全省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田晓是十八洞村第一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去年5月18日到任后,他几乎没有回过家。“要让脱贫农户长远发展下去,不能有轻松歇脚的想法。”他说。

  在田晓看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意味着由“攻坚战”到“持久战”的转换,在保持驻点帮扶力度的同时,更需要探索出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

  “对于十八洞村而言,每一天都是新起点。”对于未来,田晓充满信心。

(记者 谭剑、张玉洁、刘芳洲、孙毅)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新闻
中国这十年|安徽: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记者从20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安徽”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十年间,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去年近4.3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9.8%。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安徽“坚持改革开...

莆田涵江多元赋能乡村振兴

金色稻浪,“丰”景正好。近日,笔者在莆田涵江区庄边镇千亩水稻和中草药材轮作示范基地看到,村民们正忙着收割早稻,紧接着就要种上中草药——苍穹。景曜农业发展(莆田)有限公司投资该项目,带领村民尝试稻药轮作种植新模式,流转盘活撂荒地,每年创造产值8000多万元,同时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户收入。 获得全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反响度”第四名、荣获全省城乡建...

云南弥勒:葡萄飘香引客来【图】

7月18日,游客在东风韵小镇了解葡萄产业相关知识。   7月18日,2022弥勒·东风韵葡萄艺术节在云南省弥勒市东风韵小镇开幕。在本届葡萄艺术节上,游客可体验花灯节、戏剧节、音乐节、美食节等一系列活动。   弥勒市葡萄种植经过数十年发展,种植总面积达10万余亩。弥勒市以葡萄...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绘就江苏"强富美高"鲜亮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徐州新沂利民化学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新型纳米级杀菌剂——环保型水基化制剂一经投放市场,立...

文明之美看东方 | 跨越千年的历史相遇

一幅唯美的古韵卷轴缓缓漫卷开,一队乐手或坐或立,沉吟拨弦、鼓瑟吹笙,衣袂飘飘间,雅乐声声入耳。“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王孙诰编磬、琵琶、笛、中国鼓、瑟……9种古代乐器演绎流行音乐,入耳的是铿锵有力的《孤勇者》,古文物奏出新旋律。 这条创意视频是当下博物馆面对文化需求升级,探索更多样打开方式的尝试之一。一首热播的流行歌曲,以古代乐器演奏,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