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党和国家重大制度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2015年底到2018年,完成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2019年7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启动,历时三年,全面完成督察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不仅让百姓生活环境改善,也推动不少地方快步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
今年7月的一天,昆明晋宁区林草局的周昆林和同事正在长腰山上检查植被的生长情况。而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被称为“水泥山”。
2021年5月6日,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曝光了“云南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典型案例。督察组指出,昆明市围绕滇池“环湖造城”“贴线开发”,环滇池湖滨带特别是环草海湖滨带大量被房地产等项目侵占。其中在滇池二级保护区已建成和在建别墅200多栋。长腰山90%以上区域被钢筋混凝土替代,长腰山变成“水泥山”,基本丧失生态功能。
督察通报后,从省到市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整改落实,为了让长腰山尽快恢复绿色生机,当地全力以赴拆除侵占保护区的建筑物。
在当地的努力下,累计拆除了滇池一级保护区和滇池二级保护区内面积15.82万平方米的违法违规建筑物并同步开展覆土复绿工作。
长腰山目前已经累计复绿面积2205.8亩,种植树木约43.24万株。如今,长腰山不再是水泥山。
七年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始终奔着问题去,着力啃“硬骨头”、消除“老大难”,从长江岸线保护、洞庭湖非法矮围整治到祁连山生态修复、秦岭违建别墅整治,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内蒙古“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宁夏贺兰山无序野蛮开采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历史“疮疤”逐渐愈合,中华大地正上演更多绿色转型的故事。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凡棠正带领学生们,对练江水质进行监测。练江,因河水清澈蜿蜒如白练而得名,发源于广东普宁、于汕头潮阳区入海。上世纪90年代,沿岸人口密集,高耗水、高污染的纺织印染企业林立,重发展轻治污导致练江污染严重。曾凡棠2010年就开始跟踪练江治理工作,当时这条江还是普遍黑臭。
2018年6月5日,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对练江整改进行“回头看”发现,之前的13个整改项目汕头一个都没按时完成,全流域还是呈现重污染态势,督察组将练江污染作为反面典型予以通报,措辞严厉地指出,练江治污光说不练。
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这条污染了十多年的江几乎不可能治理好。
“回头看”“动真格”让当地感到了巨大压力,督察通报后,在省里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汕头、揭阳两地大力整治练江。练江流域汕头段15条重要支流分片包干,以倒逼目标任务落实。从2018年7月18日开始,仅用了5天,谷饶溪河道边原有1.3万平方米、涉及71栋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全部完成,违建清拆完成后,谷饶镇加快了污水管网建设。从2019年1月1日起,汕头市加速建设纺织印染园区,推动企业集中入园,集聚生产,集中治污,加快转型升级。
广东汕头市某印染企业负责人黄锡忠的企业是搬迁入园的印染企业之一,经过园区集中治污后,目前废水排放量比例已达清洁生产1级水平。当初,对搬迁入园,他也有过顾虑:要花费大量资金,搬过来以后客户能不能留得住?
大刀阔斧的治理下,昔日“黑臭”的练江在粤东大地上演了一场“变形记”。到2020年底,练江海门桥闸国考断面消除劣Ⅴ类,整体水质创2004年以来最好水平。当地传统支柱产业也迈向集群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