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际要闻  >> 正文

大国外交·回响丨上比利牛斯省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高山流水遇知音(记者手记)

在比利牛斯山海拔2100多米的图尔马莱山口,有一家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牧羊人驿站”餐厅。餐厅主人埃里克·阿巴迪与法国总统马克龙有30多年的友谊。亲自选定在对自己人生有“非凡意义”的地方、在老朋友的餐厅进行国事接待,是马克龙总统此前从未作出过的特殊安排。

在阿巴迪家中,客厅的显眼位置摆放着习近平主席赠送的一本介绍中国的画册,以及法国总统府寄来的法中两国元首在这里会晤的照片集。“对于我的家族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耀。”阿巴迪说。

埃里克·阿巴迪在家中翻阅画册。

上比利牛斯省是法国山地农业文化的重要代表。每年3月初,当地牧羊人按照延续数千年的传统,沿着古老牧道向山顶迁移放牧,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阿巴迪的农场养了2000多只羊,他也是这片土地上的牧羊人之一。他回忆道:“听说习近平主席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我特意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自家制作的比戈尔黑猪火腿。”

充满理解和信任的关系,总能成就美好愿景。如今,中法两国元首共同推动的“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机制已经启动,法方作为主宾国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享中国大市场带来的大机遇。今年10月底,阿巴迪一家首次到中国旅行,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也探索与中方合作的新机遇。

元首外交对中法关系发挥着把舵定向的关键作用。中法关系的高水平与特殊性,也体现在两国元首的友好交往之中。从尼斯夜谈到豫园茶叙,从松园会晤到雪山对话,一段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为中法关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作者为人民日报记者尚凯元,以上图片均为尚凯元摄)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一见·五次横琴之行里的启示

珠江潮水连海平。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到紧邻澳门的广东珠海横琴来。12月19日上午,总书记考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同在合作区居住、创业的澳门居民以及参与合作区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各方面代表亲切交流。 2009年宣布开发横琴岛至今,习近平同志5次来到这...

第一观察丨习近平澳门之行的“科技足迹”

  一颗卫星、两所实验室。习近平主席19日考察澳门科技大学,留下鲜明的“科技足迹”。从中,可以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对澳门科技创新发展的鲜明指向。   这颗卫星——“澳门科学一号”,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2023年5月21日,“澳科一号”在酒泉成功发射。参与卫星研制的澳门科技大...

【央视快评】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一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要团结带领社会各界,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担当作为,更好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2月20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

从习主席这些话里,读懂澳门特色“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12月20日上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只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有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