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3月23日发表一篇题为《日本成为七国集团中通胀率最高的“正常”国家》的文章,作者为御调昌邦,内容编译如下:
日本银行(央行)结束负利率政策已满一周年。一年来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影响物价的因素。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认为,日本已经进入通胀区间,不再处于通缩状态。
日本总务省21日发布的2月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上涨3.7%。对该省发布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后可知,日本的CPI涨幅高于美国(2.8%)、德国(2.3%)和法国(0.8%)。
七国集团(G7)成员1月的CPI数据均已出炉,日本也排在第一。如果2月没能被英国等国反超,则日本将连续4个月成为G7成员中通胀率最高的国家。
一位常驻美国的日本公司职员在临时回国后发现,“在便利店随便买点东西就花了近2000日元(约合13美元)”。鉴于日元对美元汇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日本的商品,无论是食品还是日用百货,都比美国便宜得多,但与几年前相比还是涨了不少,这让他颇感震惊。
如果我们将2000年的物价水平指数定为100,那么截至今年2月,日本的指数涨至110.8,但美国仍高达185。这主要源于日本持续多年的通货紧缩。通胀率居首并不意味着物价水平就高,其体现的主要是与上一年相比的变化幅度。但是,已不能再用“暂时性”“昙花一现”等词形容此轮物价上涨。
日生基础研究所经济调查部长斋藤太郎说:“随着电力、燃气费用等的补贴措施结束,企业提价意愿增强。到今年下半年,通胀率可能仍将维持在3%左右。”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7日发布的经济预测数据显示,日本2025年的通胀率有望达到3.2%,在G7成员中最高。2026年日本通胀率或将回落至2.1%,排名第四,位居中游,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是毫不逊色的水平。
日本央行设置的物价稳定目标为CPI同比上涨2%,但近来通胀率保持在高于2%的水平。未来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关税政策和米价高企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加剧的背景下,日本通胀率能否走向2%区间、实现软着陆将是各方关注焦点。
重中之重的工资水平又有哪些变化?虽然各国对于工资的统计口径不同,但我们以员工人均名义薪酬进行比较。SMBC日兴证券公司的数据显示,日本2024年四季度的人均名义薪酬同比增长4.8%,在G7成员中仅次于英国的5.5%和美国的5.1%。
在长期处于通缩状态的日本,工资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然而以2024财年工资上涨为契机,现在的水平已经基本接近G7其他成员。
预计2025财年日本的薪资也将出现同等幅度的上涨。日本劳动组合总联合会21日发布的2025年第二轮劳资谈判结果显示,工会方面争取到包括基本工资上涨和定期加薪在内的5.4%平均薪资涨幅,比去年同期的数据高了0.15个百分点。但是,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实际工资依然未能摆脱负增长基调,可以说实现收入增长的目标道阻且长。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加之日元贬值推高进口商品价格,企业纷纷做出提价决定。不过,鉴于原材料价格高企和日元疲软的问题最近有所缓解,SMBC日兴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牧野润一指出:“由于企业继续享受高额利润,且进口商品价格也开始稳定下来,它们有提高工资的空间。”
不可否认,物价上涨对家庭开支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大米等主食的价格涨幅最为显著,导致实际工资持续下降。但日本正在成为一个和欧美国家一样、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通胀的“正常”国家。(编译/刘林)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