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际聚焦  >> 正文

基因编辑技术为唐氏综合征治疗提供新思路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华社东京3月21日电(记者 钱铮)日本三重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交叉学科》上发表成果说,他们借助基因编辑技术去除了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余的21号染色体,并确认了相关结果,这项技术如果发展成熟将有助研究人员未来找到唐氏综合征各类并发症的预防和改善方法。

  三重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唐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患者细胞内本该有2条的21号染色体多出一条变成3条,因此该病又称为21三体综合征。唐氏患者常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目前该病尚无根治方法。

  本项研究中,团队从唐氏综合征患者皮肤中提取成纤维细胞并以此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接着,他们应用染色体工程学培育出三种iPS细胞,这三种iPS细胞分别被删除了3条21号染色体的其中一条。以对这些细胞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为基础,研究人员提取出每条21号染色体所特有的供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识别的序列。

  以提取的这些序列信息为基础,研究团队构建起可将目标21号染色体从多个点位切割的CRISPR/Cas9系统。用这一系统处理唐氏综合征患者的iPS细胞,能以高至37.5%的准确率去除目标21号染色体。

  研究人员详细分析了已去除多余染色体的iPS细胞,包括其基因表达模式、细胞增殖速度以及对活性氧的处理能力等,结果发现,这些细胞的特性已恢复正常。研究人员还确认,iPS细胞以外的分化细胞、如成纤维细胞以及非分裂细胞中,也可以用CRISPR/Cas9系统去除染色体。

  不过,公报也表示,目前这项技术还处于体外细胞实验验证概念的阶段,还存在一些缺点,今后需要研发不依赖切割的更安全的染色体去除技术。

相关新闻
新基因编辑疗法有望用于多种遗传疾病治疗

  新华社洛杉矶2月17日电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新开发的一种基因编辑疗法在小鼠实验中可提高正确修复的肝细胞比例。这有望为数百种遗传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目前,基因编辑疗法已经被用于治疗某些罕见的遗传疾病,但其基本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或使有缺陷的基因失活,而不是直接修复导致疾病的基因突变,并且这些...

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如何破解出生缺陷疾病确诊难?

今天(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出生缺陷,守护生命起点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我国通过综合防治,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降低,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或功能异常...

英国批准应用全球首个CRISPR基因编辑疗法

新华社伦敦11月17日电(记者郭爽)英国监管机构16日说,已批准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Casgevy疗法投入应用,用于治疗两种血液病,这是全球首个获批应用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   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在当天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说,在经过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严格评估后,该机构已批准品牌名称为Casgevy的基因编辑疗法投入应用,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的镰状细...

厦大团队揭示唐氏综合征认知损伤新机制

近日,厦门大学医学院王鑫教授团队在Cell期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解析了唐氏综合征外周免疫与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的关联,为理解唐氏认知损伤的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 DS),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先天性智力障碍的最常见原因。据统计,世界上平均每600个新生儿中就会有一个唐氏综合征患者,中国现有超百万名“唐宝宝”。除了神经系统功能异...

对遗传密码“下手” “可编程分子剪刀”有助对抗新冠

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利用合成生物学创造了人工酶,这些人工酶被编程为靶向新冠病毒的遗传密码并能摧毁该病毒,该方法可用于开发新一代抗病毒药物。发表在16日《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了研究团队如何使用这项技术成功地“杀死”活的新冠病毒。   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工遗传物质XNA——自然界中未发现的RNA和DNA的合成化学替代品,可用于制造世界上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