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际聚焦  >> 正文

免签政策拉动入境游 “China Travel”走红海外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社上海7月5日电 题:免签政策拉动入境游 “China Travel”走红海外

  体验地铁、用二维码刷卡购买第一杯咖啡、在小吃街品尝烧烤和中国煎饼……来自加拿大的Steve把上海之旅拍成Vlog发在社交媒体上,他在视频中感叹:“中国是我去过最有趣的国家之一。”

  近期,在海外社交媒体上,“China Travel”的标签成为不少网络博主的“流量密码”。与此同时,不少中国景点“长满”了外国游客。携程5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正在持续拉动入境游增长。今年第二季度,享受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54个国家的境外游客,入境中国旅游订单环比增长28%。其中韩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入境游客较多。

  当前,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已达54国。其中,长沙、哈尔滨、桂林等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等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国家移民管理局5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2%,同比增长190.1%。

6月2日,外国游客在上海外滩滨江步道游览。 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这项政策使得不少外国游客,尤其是旅游博主前往中国,由此催生了“City不City”(形容时髦不时髦、洋气不洋气)的新热潮,不少博主通过短视频记录了来华旅游的点点滴滴。

  从深度定制化旅游到中医体验式旅游,从旅拍漫游到个性化夜游,越来越多外国游客不再满足于饱览风景,而是热衷于探索多样化新玩法,如逛菜场、看中医、穿上汉服City Walk(城市漫步)……

  上海正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今年推出10条“看上海·游中国”精品线路产品,挖掘本地独特的旅游场景。譬如,外国游客可与专业厨师一起前往上海网红菜市场选材,了解当地居民的菜篮子。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23座中国城市入境游订单环比增长42%,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入境游客较多,秦皇岛、西安、北京、成都、重庆等环比增速较高。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表示,今年入境游市场恢复增长势头明显,而高质量入境游的核心首先要面向全球构建有魅力的中国旅游形象,让中国文化和中国旅游保持对全球游客的吸引力。其次,要构建一整套对外国游客友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在签证、交通、支付、网络、语言等方面为外国游客提供便利性。此外,要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品质入境旅游产品和服务体验。(来源:中新社 作者 范宇斌)

相关新闻
中国对澳大利亚等三国试行免签政策 试行第一天厦门口岸情况如何?

中国免签“朋友圈”再次扩容,继对法国、德国等12个国家试行免签政策后,昨天(7月1日),我国又对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三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试行第一天,厦门口岸的情况怎么样呢?一起去看看。 昨天傍晚,从澳大利亚悉尼起飞的MF802航班落地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旅客们陆续走进 边检入境查验大厅,准备办理入境手续。来自新西兰的旅客海伦娜,这次落...

中国对瑞士等6国试行免签政策

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2024年3月14日至11月30日期间,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上述国家不符合免签条件人员仍需在入境前办妥来华签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政试行首日 享受6国免签政策旅客抵达上海

12月1日起,中国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新政试行首日,德国法兰克福至中国上海的CA936航班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一批批旅客陆续下机,有序进入边检入境大厅。   12月1日,首...

不断超越,这就是CHINA!

奥运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的光芒纵情闪耀。当吕小军创造抓举奥运纪录、挺举奥运纪录以及总成绩奥运纪录,他手指胸前国旗欢呼;当巩立姣刷新个人最好成绩,以20米58夺得田径女子铅球金牌,她指着胸前的国旗高喊“China,牛”;当苏炳添以9秒83刷新亚洲记录,成为首位跻身奥运百米决赛跑道的亚洲选手,他自信展示自己胸前的“CHINA”……他们用实力演绎中国力量,用激情...

中国战疫为什么行?密码就在CHINA

延期两个多月的全国两会,正在汇集民意,激荡智慧。一家外国媒体表示:这是疫情在全球扩散以来首次有国家举行大规模政治会议,在全球仍被疫情笼罩的当下,中国两会的召开能够发挥展示抗疫成果、凝聚疫后共识的作用。   “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这次战疫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