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际聚焦  >> 正文

国际“人造太阳”计划提出新的路线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总部位于法国南部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又称“人造太阳”)组织3日召开记者会,介绍了被称为“基线”的新的项目路线图。根据新路线图,ITER规划目标保持不变,但氘-氚聚变实验阶段开始时间将推迟到2039年,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达50亿欧元。

  据介绍,参照2016年制定的路线图,ITER原计划2025年产生第一束等离子体,2035年开始进行氘-氚聚变实验。但由于新冠疫情导致供应链延迟,外加部分关键机器部件需要维修,原计划已公认不再是“可行、实际或理想”的选项。根据新路线图,氘-氚聚变实验阶段预计从2039年开始,较原计划推迟4年。

  ITER组织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在记者会上说,新的“基线”不再以“象征性产生第一束等离子体”作为ITER运行阶段的首个重要里程碑,而是以“对等离子体的实质性研究”作为起步。“这是一个稳健的开端,让我们得以弥补项目累积的一些延迟,并在实现项目目标过程中更好地缓解风险。”

  “基线”还将可耐受极高温的聚变反应堆“第一壁”材料从铍变更为钨。巴拉巴斯基解释说,“这一改动使我们的实验对于下一阶段的装置更有意义”。

  巴拉巴斯基介绍,路线图调整将导致ITER的成本增加50亿欧元。“基线”已于今年6月提交ITER理事会审批,在评估期间该“基线”将作为工作参考。

  ITER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旨在模拟太阳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受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共同资助这一项目。

(来源:新华网  记者 张百慧)

相关新闻
节能降碳“路线图”出炉 2024年碳排放降低3.9%

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今明两年节能降碳的具体目标和行动路径。具体来看,《方案》要求,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

日本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开始运行

新华社东京12月2日电(记者钱铮)日本和欧盟共同建设、位于日本茨城县那珂市的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12月1日开始运行,向实现“人造太阳”又迈进了一步。   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那珂研究所1日下午举行了大型核聚变实验装置JT-60SA开始运行的纪念仪式。日本文部科学大臣盛山正仁、欧盟委员会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卡德丽·西姆松等日欧双方相关人士出席仪式。随着...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项目磁体支撑系统完成交付

11月3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项目磁体支撑产品在广州交付。至此,中国已完成最后一批磁体支撑产品,按时兑现国际承诺,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重大工程节点奠定了基础。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阳”项目。磁体支撑系统总重1600...

探访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组图】

实验中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8月29日摄)。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日前向社会公布重大科研进展,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的“中国环流三号”托卡马克装置,于8月25日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这一重大进展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

外媒:马克龙和莫迪展示“战略亲密”,仍免不了“时而尴尬”

综合美联社和法新社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来访的印度总理莫迪7月14日公布了“2047年路线图”,以全面发展两国伙伴关系,展现“战略亲密”。 马克龙在卢浮宫前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我们将会加强我们两国的历史性信任关系。”两国也借此机会庆祝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25周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