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菲律宾在南海,屡屡兴风作浪。
谭主做了一个统计,6月份到现在,菲律宾侵闯我南海岛礁的行径,几乎每月都会上演,有时间隔甚至不到一周。
不仅如此,菲律宾驻美大使,还在极尽渲染南海的紧张,称南海才是“危机即将爆发的地点”,硬是要把火往自己身上引。
南海形势究竟如何?面对南海被搅起的风浪,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应对破解之法又是什么?
在深入分析菲律宾今年的挑衅行为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向谭主提到,与往年相比,菲律宾的动作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新特征:
菲律宾每次在南海挑事时,都特别注重留下影像资料,拍摄冲突现场的画面,并进行大肆炒作。
早在年初,就有媒体报道称,菲律宾加强了在南海地区的巡逻,并开始记录和宣扬中国的“强硬行为”。这个新特征,也折射出菲律宾在南海“搞事”时的思路变化——和以前相比,菲律宾更想通过舆论炒作,为自己造势。
而通过对海外社交媒体主要传播节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绝大部分账号都来自美国,其中美媒是几个最主要的传播节点之一。
美国给菲律宾当扩声器的特点,从美媒报道数据中也有迹可循。从2022年6月新一届菲律宾政府上台至今,美媒一共进行了1万7千余次报道,几乎是去年和前年报道总数的两倍。如果继续细化到日,就更容易发现,在菲律宾每次挑衅行径的当天或第二天,都是美媒炒作的高峰。
美菲挑衅炒作,究竟是何居心?
从报道趋势的变化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端倪。从月份上看,自今年2月起,美媒炒作报道的数量发生了一次跃升,进入下半年后,炒作报道高峰出现的频率尤其密集。
而当我们把美菲高频炒作的时间线,跟中国同东盟在外交层面围绕南海进行的互动加以对比后,美菲今年炒作格外频密的直接目的,就显而易见了。
今年,“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展迅速。
作为《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增强版和升级版,“南海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包括有关国家不要采取旨在进入尚未占据的南海岛礁行动、有关国家应限制在南海地区进行军事活动、有关国家相互通报将会对南海地区产生影响的重要政策三项。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认为,对“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能够为南海地区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局面,这也符合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根本利益。
今年,推进这一准则磋商的联合工作组会议,举办的频率在不断提高。
从2023年3月以来,联合工作组会议举办的频率加密到了平均2个月一次。到7月份,“南海行为准则”的第二轮审读工作顺利完成。
中国和东盟阶段性的进展,刺激了美国的神经。毕竟,美国曾经公开提出过,要塑造中国周边的战略环境,这个环境肯定不包含“安宁”二字。
于是,菲律宾和美国炒作的目标,就有针对性地瞄准了中国同东盟国家的磋商。
美菲炒作的节点越来越贴近中国与东盟磋商的会期,8月22日和10月22日的两次“骚扰”,甚至就专门选在第40次工作组会议开始当天和41次工作组会议前一天。
菲律宾试图在南海地区挑起事端、干扰会议进程的目的,已是昭然若揭。
就在10月23日,中国和东盟国家第41次联合工作组会议期间,美媒采访中援引了两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菲律宾官员的话,表示菲律宾正计划在会议过程中,对中国的危险举动发出警告,以防止南海发生重大冲突。
报道中还特别提到了菲律宾国防部长“反咬一口”的表态,称“中国主办旨在防止重大海上冲突的会谈,而中国却‘公然无视国际法’,这‘非常讽刺’”。
作为东盟国家的一员,菲律宾利用会场内外的行动,自导自演了一出戏。
实际上,菲律宾绑架东盟多边议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2012年7月的第45届东盟外长会上,各方就曾因菲律宾执意要把中菲黄岩岛争端写入联合公报中,而未能发表联合声明,这在当时东盟45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但这次菲律宾挑拨东盟与中国作对,结果却大大不同了。10月26日,中国就已与东盟国家正式启动了“南海行为准则”第三轮审读工作。
事实上,美菲费尽心思想要在中国和东盟国家间挑拨离间,其他东盟国家一直都看得很清楚。自今年6月份以来,不仅没有一个东盟国家发表官方声明对菲律宾表示支持,媒体也鲜有跟进报道。
大数据搜索显示,2022年7月至今,除菲律宾外,其他东盟国家涉及“菲律宾”和“南海”的报道,平均不足200篇,有的国家报道数据甚至为个位数。
这样的冷淡态度,与美媒进行了1万7千余次报道的“热情”相对比,其间的反差不可谓不鲜明。
面对近期美菲在南海地区的咄咄逼人,东盟国家领导人不乏公开表态者。近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被问及对南海地区的看法时,直言不讳地对菲律宾提出了警告:“马尼拉,你确定菲律宾人想卷入一场你将成为战场的战斗吗?”
李显龙所言,无疑是对菲律宾的一记响亮警钟。因为藏在试图破坏“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之下的,是菲律宾近期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一种更危险的倾向。
菲律宾的行径在东盟国家内部并不得人心,但备受冷遇之下,菲律宾却还有越来越“疯”的趋势,这是为什么?
可以先看看菲律宾费尽心思,给中国和自己分别立起了怎样的“人设”——一个耀武扬威,一个备受欺凌。
今年2月,菲律宾一艘海警船未经中方允许,擅闯中国仁爱礁附近海域,中国海警船依法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喊话警告。其间,中国海警船使用手持激光测速仪和手持绿光指示笔,测量菲方船只距离和航速,并指示船只方位和航向。
然而,这项为了确保现场航行安全的举动,却被菲律宾方面指控成用了“军用级”激光照射菲船,致使其船员短暂失明的敌对行动。一顶“富有攻击性”的大帽子,就这么扣在了中国的头上。
不仅如此,菲律宾还经常在现场等待拍摄中菲船只相遇,然后用扭曲的角度和“刻意剪辑”的手段,炮制所谓“现场画面”。从西方媒体曝光的这段视频中,我们甚至还能看到菲方拍摄人员在船只上翘首以待、期待双方发生碰撞的场景。
炮制出中国在亚太地区“以大欺小”的形象,只是第一步。
当谭主进一步对涉菲律宾南海行动的主要传播节点进行挖掘时,发现除了绝大部分位于美国的账号外,还有一些欧洲、澳大利亚、亚洲等地的账号,与之相连。
而这其中,有一个跟其他主要节点都有联系的个人账号也浮现出来——雷蒙多·鲍威尔。
此人是美国斯坦福“戈尔迪之结国家安全创新中心”所推出的“妙手项目”负责人。这个成立于去年的项目,主要目的就是支持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果断的曝光策略”。而雷蒙多·鲍威尔,也是美媒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所有涉及菲律宾和南海的报道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角色。
特别是在今年以来,每次菲律宾在南海碰瓷完中国,鲍威尔都会第一时间接受美媒采访。这两天,他在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上,还转发了一条自己接受美媒采访的报道,并专门拎出了一句核心观点当作标题——菲律宾应该争取更多盟友,来缓和“北京的欺凌策略”。
由菲律宾炮制出“子弹”,再由美国学术机构的“权威人士”给出“专业”判断、美国主流媒体大肆报道,这样才能真正深入到美国的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盟友的舆论场中。
那么,美国这种想要把菲律宾的南海挑衅作为抓手,进行广为传播的行为,其背后又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目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个“巧合”上发现些端倪。
上面提到,菲律宾在2月份曾经污蔑中国海警使用激光照射己方海警船,而这一事件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访问日韩,就是前后脚发生的。
斯托尔滕贝格在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进行会晤后,双方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对有关南海军事化、胁迫和恐吓的报道表示严重关切”。
全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北约,与南海地区相隔甚远。北约秘书长,又为何突然要就南海地区的事务发表意见呢?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代帆向谭主指出,包括菲律宾与域外大国的频繁接触在内,一个不可忽略的大背景是,近年以来,北约与某些亚太地区国家的勾连正变得逐渐深入。
在北约2030改革方案中,北约不仅确定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新西兰为四大伙伴国,还明确提出要将北约影响力“从欧洲拓展至亚太地区乃至全球”。
而具体的表现,就包括邀请这些非北大西洋地区国家连续两次参加北约峰会、允许日本和韩国加入北约网络防御中心、将韩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指定为韩国驻北约代表处等。
然而,尽管“北约亚太化”的脚步走得越来越急,但澳、日、韩、新四国,都一直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北约如果真的想要把影响力拓展到整个亚太地区,从东南亚寻找突破口不失为一种方案。
而在去年中旬完成了总统换届选举,在调整对外政策方面具有可操作性的菲律宾,就成了最佳突破口,北约对南海形势不怀好意的关切,也从年初与日本联合声明中的“严重关切”不断升级。
||4月,北约先说“中国在南海的强硬行为对该地区国家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对国际贸易的挑战”;
||6月,北约又表示,“中国试图掌控南海”;
||10月,斯托尔滕贝格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第75届北欧理事会上,更是言之凿凿地说,“中国正在用远程导弹和先进的核武器实现军队现代化,向南海扩张”。
很显然,菲律宾对中国形象的造谣抹黑,以及北约对中国的诋毁,都出于同一个目的,那就是把北约的一些无理观念强行植入给亚太地区国家,给目前不怎么顺利的“北约亚太化”加把劲。
但是这种攻心的手段,显然没能获得“观众们”的认可。
实际上,美国的欧洲盟友国家,尤其是法德等国,对于介入亚太地区,一直保持着距离,内部不乏强烈反对的声音。
今年7月份的北约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还明确拒绝了在日本设立北约联络处的提议。
用马克龙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推动北约扩大势力范围和地理范围,将铸成大错”。
说到这,我们不难得出这场南海攻心战的整体套路。
在域内,美国想的是离间中国和东盟,在域外,是希望将北约势力引入亚太,而这些似乎都不太奏效。
美国的攻心战,之所以“打动”不了区域国家内心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没能理解亚太地区国家间相处的深层次逻辑。
从历史上看,亚太地区在二战结束后至今的近80年里,维持了整体上的和平与稳定。在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地区中,“发展大于一切”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当菲律宾在南海徒增事端的同时,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完全是另外一番场景,就在前几天,东盟十国驻华使节和中方见了面,并盛赞中国给东盟国家实现和平、发展、繁荣提供了巨大机遇。
在会面时,东盟使节团还特别提到,感谢中方为东盟国家发展提供的宝贵支持。在过去十年间,东盟在与中国的合作中收获了非常多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东盟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也居于全球首位。若是范围再扩展一些,整个亚太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始终名列前茅。
现在这种增长又有了新的重要依托——全球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
在全球贸易投资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之下,东南亚国家通过紧密的相互连接,创造了更稳定的发展环境。
2022年,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非金融类投资达到179.6亿美元,同比增长18.9%。中国实际利用RCEP其他成员国的投资达到235.3亿美元,同比增长23.1%。今年前5个月,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
尽管区域内的发展环境很好,菲律宾也能从中享受到红利,现在为何又要铤而走险,甘愿让所谓的“安全”凌驾于发展之上?这得从它发展的深层问题说起。
长期以来,美国都是菲律宾重要的经济伙伴,但菲律宾目前面临的转型困境,包括制造业相对规模缩小、很多人出国务工等,都与曾经过度单一依附美国的经济结构有着很深的关系。
也许是在经济问题上受制于人,菲律宾有了被美国摆布的抓手。然而,不管美国给了菲律宾怎么样的许诺或是威胁,发展的问题还是要用发展来解决,不可能靠操纵所谓的“安全”议题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可能是权宜之计,能够换来一时的投资贸易筹码,但是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
根据菲律宾民调机构“亚洲脉搏”在今年9月所做的调查来看,只有7%的菲律宾民众最关心南海争端等“安全”议题,绝大部分民众所最优先关注的问题,仍然是工作岗位等发展议题。
到底该用什么样的路径来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菲律宾到了一个该抉择的关口。
2022年,菲律宾总出口的51%和总进口的68%是与RCEP其他成员国完成的。
未来,到底是要借助东盟和中国这个大集体的力量,在RCEP等框架内共谋发展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还是要把自己排除在东盟圈子之外,靠着美国的军事援助发展经济?
看清美菲在南海舆论炒作的真相,就会明白时与势真正的所在。
(来源:玉渊谭天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