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际  >> 正文

不能让“布恰事件”成为拱火的借口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联合国安理会美东时间4月5日举行会议,讨论乌克兰局势,“布恰事件”成为焦点。乌克兰指控俄军在占领位于基辅市西郊的城镇布恰期间杀害了大量的平民;俄罗斯予以坚决否认,并向安理会提交了乌方造假搞宣传战的证据。此前乌方称在布恰发现了数百具平民的尸体,跟随乌军进入布恰的西方媒体拍下了多名平民装束者曝尸街头的画面,国际舆论迅速发酵,给处于关键时刻的俄乌停战谈判蒙上了一层深重的阴影。

必须强调,任何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不管以何种借口,都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必须受到强烈谴责并承担应负责任,这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动荡和战争往往伴随着这样令人痛心的悲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坚决反对生乱生战、坚持劝和促谈的原因之一。尽管真相尚待水落石出,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战争归根结底是引发一切悲剧的“祸首”。俄乌一天不能实现停火,人道主义悲剧就一天无法落幕。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布恰事件”被爆出以后,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非但没有劝和促谈的任何表示,反而准备通过增加对俄制裁、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以及在外交和舆论上持续对俄施压等一系列做法,加剧俄乌间的紧张对立,为双方和谈制造障碍。尤其是,华盛顿表示将向乌克兰提供一系列重型武器系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称向乌克兰输送武器和军备的程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不得不说,这种继续拱火的行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不少西方媒体将“布恰事件”称为俄乌冲突的转折点,这是一个含糊不清的判断,是转向局势进一步恶化的方向吗?这恰恰是爱好和平的人们需要警惕的。目前,“布恰事件”的走向似乎正在偏离正常轨道,其舆论战和心理战的味道越来越浓重。然而,任何试图借乌克兰危机单方面霸占“道德高地”,不断推升矛盾以榨取地缘战略利益的做法,最终都可能会触发更大的人道主义悲剧。

人们的确有理由怀疑,美西方一些人对“布恰事件”义愤填膺的背后,藏着深刻的“双标”和不单纯的政治目的。因为过去这些年,一些国家的军队在杀害平民方面犯下累累罪行,且至今没有受到应有惩罚。据不完全统计,死在美军枪弹之下的阿富汗平民多达10万,相当部分是儿童。澳大利亚特种兵仅为了“练手”,在“非战斗状态下”以割喉等方式残杀39名阿富汗平民,其中包括未成年人。而为了阻挠国际法院调查美军在阿富汗的战争罪,美国政府竟然吊销国际法院工作人员的赴美签证,并威胁采取制裁措施。

“战争到来时,真相是第一个受害者。”这句西方谚语广为人知,并多次被美英等国的议员、政客们引用,他们应该完全了解,与追求“真相”同样重要的是避免悲剧。“布恰事件”无论是怎样发生的,至少有一点谁也无法否认,那就是战乱才是人道主义灾难的罪魁祸首。当前,乌克兰发生的人道主义灾难给俄乌和谈增添了新压力,但危机恰恰说明停火和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倘若不尽快停火,未来还可能有更多灾难发生。

在这个意义上,“布恰事件”再次提醒国际社会,在严肃调查追责的同时,也要避免拱火“递刀子”,更要坚持劝和促谈,困难再大、分歧再多,也要谈出停火、谈出和平。要知道,唯有和平能护佑生命、带来安宁。

(来源:环球时报)

相关新闻
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 古特雷斯呼吁对布查事件进行独立调查

当地时间4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冲突导致了毫无意义的生命损失,城市中心的大规模破坏,以及民用基础设施的破坏。古特雷斯呼吁对布查事件进行独立调查,以确保有效问责。 古特雷斯表示,让枪炮声安静下来的工作日趋紧迫,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要求紧急救济协调员马丁·格里菲思前往俄罗斯和乌克兰,敦促达成紧急人道主义停火。...

乌方称俄方准备集中力量攻乌东部 俄方说驱逐俄外交官是短视行为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5日在社交媒体上称,俄军正在重新集结,准备集中力量在乌东部发动进攻。针对丹麦、意大利5日驱逐俄外交官,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表示,当前收窄外交沟通渠道的做法,是短视行为。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5日说,俄军正在补充给养、燃料和弹药,寻求对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的完全控制。乌国防部发...

日媒:20名乌克兰难民乘日本外务大臣专机抵日

据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5日,20名乌克兰难民搭乘日本政府专机从波兰出发抵达东京羽田机场。据悉,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已结束对波兰为期三天的访问回国,这20名乌克兰难民与他同行抵达日本。   根据报道,这20名难民将以“短期逗留”(90天)的在留资格入境,如有接纳者可直接离开机场。如无接纳者,将在政府准备的宾馆进行隔离后,接受地方政府或企业等的支援,在日本...

俄罗斯分析人士:美国北约挑拨 引发危机

近日,在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节目中,俄罗斯媒体人、政治分析师德米特里·巴比奇谈到了近期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报道。该报道披露了德国总理朔尔茨曾在2月19日举行的第58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议,希望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但遭到了乌方的拒绝。德米特里·...

美对乌军事援助抵达乌克兰 含“标枪”“毒刺”导弹和无人机

据“中央社”报道,当地时间4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柯比表示,从美国运往乌克兰的8亿美元援助物资已经运抵乌克兰,另一批援助将在接下来24小时内到达。   柯比表示,“我们知道乌克兰人目前最需要的是‘标枪’、‘毒刺’导弹和无人机,因此我们考虑优先运输它们。”   此前,美国国防部于4月1日表示,美方将向乌克兰提供总值3亿美元的额外军事援助。该援助是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