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从日本转场到韩国的间隙,对香港事务横加指责,甚至威胁追加对中国官员的“制裁”。
他点名了24位中国官员,其中包括14位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以及其他10位包括香港官员在内的中方官员。
说实话,这些制裁没什么用,更引人关注的是它的时机——中美高层即将在阿拉斯加举行“2+2”对话。
看来,布林肯人在日韩,谈的却是香港;谈的是香港,心里想的却是阿拉斯加。
1
美国国务卿人在访问日韩的途中,心里惦记的全都是中国。
17日,也就是在他从日本转场去韩国的间隙,他通过美国国务院发布了至少两份涉港声明,威胁追加对中国官员的“制裁”。
这两份声明,是对此前美国所谓“香港自治法”的更新版报告。在“香港自治法”中,要求国务卿不定期向国会进行报告,点明那些“致使中国无法履行中英联合声明与基本法中对港承诺的人”。
布林肯在声明中说,他昨天在日本,谈到了“维护共同民主价值观”和“向威胁这些价值观的人追责”,还表达了对中方日前有关香港选举制度改革的决定“深感关切”。
声明点名了24位官员,其中包括14位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以及其他10位包括香港官员在内的中方官员。
布林肯补充说,如果外国金融机构明知故犯,与报告上提及的个人进行“重大业务往来”,将受到制裁。
“香港自治法”的出台是在去年7月,紧随香港国安法实施之后。这部法律的出台,本身就是对中国内政赤裸裸的干涉。
它毫无道理地规定,美国国务卿必须在法案生效后的90天内向国会提交报告,点名“违背对港承诺”的人。
相关人士被点名之后,可能面临施行冻结资产、拒发签证或拒绝入境等制裁措施。
今天布林肯的声明,是美国国务院提交给国会的第二份报告。
第一份发生在特朗普政府。
去年10月,蓬佩奥领导的美国国务院提交了首份报告,点名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港区国安委秘书长陈国基、香港律政司长郑若骅与香港保安局长李家超等10人“损害香港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