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10月3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是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外媒对此高度关注,希望借此获取关于中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更多信息。路透社30日称,确保经济平稳发展、加快推进改革、更好改善民生,是中国政府一贯的政策目标。中国官员在会上就如何理解眼下热议的“双循环战略”及中国是否会制订量化的经济增长目标做出回答。《华尔街日报》称,中国官员在会上表示将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因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
香港《南华早报》30日称,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在会上表示,建立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报道称,中共中央的新闻发布会使用红色作为背景色,而中国政府部门的发布会则使用蓝色作为背景色。路透社称,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在会上表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深刻调整,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在会上提供了更多关于中国经济规划的细节。他在回答彭博社记者提问时表示,五中全会在《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联合早报》称,王志刚同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
“中国官员:双循环不意味对外开放地位下降”——新加坡《联合早报》30日称,该报记者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提问说,中国提出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不是为了应对国际的压力?在“十四五”期间以及到2035年,中国是否会把更多重点放在发展国内循环上,对外开放的地位会不会因此而下降?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就此表示,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半岛电视台30日评论称,面对与美国的贸易战,以及一个想要遏制像华为这样的中国科技巨头崛起的美国政府,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并不奇怪。“中国拥有约4亿人口的中产阶级,它有能力这样做。”“德国之声”援引德国宏观经济学家勒谢尔教授的分析称,“双循环”概念的提出和对“国内循环”的重视,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在全球产业链中保持自己的存在并不矛盾。中国拉动内需的政策其实在加强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是给在华运营或向中国出口产品的德国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中美对立的严峻情况下,中美经济存在脱钩的可能性。中国如何实现2035年的远景目标?”在30日的发布会上,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出这一问题。韩文秀表示,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是由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全球经济的开放性所决定的,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对于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都没有好处。“其实,真正想脱钩的少而又少,真心要合作的多而又多。”今年第三季度,在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美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了16%。
《华尔街日报》称,尽管一些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将在新规划中弱化经济增长目标,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宁吉喆在会上表示,发改委将为“十四五”规划提出量化目标和具体指标。路透社30日称,前一天发布的五中全会公报没有为中国经济增长给出具体的百分比目标,该目标预计将在2021年初的两会上宣布。(记者 萧强 青木 唐湘)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