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在韩国,这个问题似乎被简化成了一个标准答案——获得一流大学的文凭。
“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喜欢能送更多学生去重点大学的学校,(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就是这个。”首尔大学21岁的大三学生金荣仁说道。
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韩国政府在迈入新世纪后一改建国以来坚持的教育平均化政策,开始促进“英才教育”。一批拥有自主招生权、收费高昂、进入顶尖大学比例也更高的私立高中应运而生——这些广受追捧的“精英学校”,被认为是韩国顶尖大学的“预备校”。
然而,英才教育所滋生的社会不公现象,伴随着韩国接连两任总统朴槿惠与文在寅的亲信被曝子女入学丑闻而饱受指摘。
“人们迫切要求教育公平。”在10月的一次部长级教育政策会议上,韩国总统文在寅说,“由于缺乏公众信任,教育系统面临危机,越来越多人感到绝望,他们认为教育已成为继承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一种手段。”
这场会议中,文在寅重复提到“公平”达20多次。彼时,正值文在寅心腹、前法务部长官曹国女儿大学录取丑闻正甚嚣尘上之际。10月14日,就职仅一个多月的曹国因丑闻引发的民众大规模抗议而黯然辞职。
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教育会议上多次强调“公平”
11月7日,韩国教育部宣布,为了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从2025年3月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废除私立高中,未来这些学校的学生选拔方式将与普通高中相同。
“我们确实需要改变现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这个政策。这也是大多数人想要的。”作为韩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亲历者,金荣仁同时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道。但他同时质疑,上述政策的结果未必会如预期一样好。
韩国社会曾一度以“机会均等”的教育制度为傲,如今,人们对于教育作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工具”的信心正在逐渐消失。在私立精英学校存废争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韩国社会几十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唯名校论”执念。
在这一畸形的“成功学”执念下,追求形式平等的教育改革或将只是徒劳的尝试。
“SKY”名校直通车与“天空之城”
2014年,金荣仁考上了韩国最出名的六所科学类高中之一——釜山科学高中(KSA),3年后,他如愿进入了韩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首尔大学。
科学技术类高中是韩国政府设立的具有特殊教育目的(简称“特目高”)的学校种类之一,包括外国语中学、艺术类中学、国际中学等。尽管金荣仁所在的学校是公立性质的,但同类“特目高”学校大多是私立性质。与公立高中不同,这些学校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给有不同专长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不同的教育体系。
“我们高中就是一个‘翻版大学’,有研发类项目、海外培训项目等。在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大学数学和科学知识,这样在进入大学后就能减轻些负担。”金荣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