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西亚敦促发达国家停止输出垃圾废品。 张纹综摄(新华社发)
5月,马来西亚巴生港,一个装运垃圾的集装箱散发着恶臭。马来西亚环境部长杨美盈说,她将把这些生蛆的垃圾送回……
近日,彭博社记者将这一幕写进新闻报道,称杨美盈的话代表了在整个东南亚地区蔓延的一种担忧。来自欧美国家的大量垃圾正让东南亚国家备感重压,并逐渐失去耐心。如外媒所言,对出口垃圾的发达国家来说,一个信息应当是明确的:自己的垃圾该自己处理。
东南亚拒绝成为垃圾场
近来,拒绝“洋垃圾”的呼声在东南亚国家持续高涨。
印尼《雅加达时报》7月9日报道称,印尼海关在该国港口再度查获大量来自澳大利亚的有害垃圾,并将把这些垃圾“送回老家”。而在此前一周,印尼政府刚刚宣布,将把49个装满“洋垃圾”的集装箱退回包括法国在内的多个发达国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都向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多个发展中国家出口数量惊人的“洋垃圾”。而自去年起,东南亚国家面临的“洋垃圾包袱”愈加沉重。
2018年1月,中国正式实施“洋垃圾”禁令,全面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物。此后,欧美国家的垃圾回收商将目光转向其他亚洲市场,尤其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以德国为例,根据德媒提供的数据,2017年,该国向印尼出口的塑料垃圾为600吨,而在2018年前10个月,这一数字增加到4.95万吨。另有数据显示,2018年前6个月,出口到马来西亚的垃圾从2016年的16.85万吨上升到45.6万吨。
日益剧增的“洋垃圾”给东南亚国家的生态环境、民众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重压之下,各国相继出台禁止垃圾进口的限制措施和相关法律,对“洋垃圾”说“不”。
6月,菲律宾不惜以打“外交战”为代价,坚持将69个装有违规进口垃圾的集装箱送回加拿大。5月,马来西亚也宣布将把450吨进口垃圾送回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地。
此外,从去年起,部分东南亚国家陆续立法,给“洋垃圾”套上法律枷锁。泰国政府宣布2021年前将禁止进口塑料废物。越南政府也表示,停止发放新的垃圾进口许可,“国家不能成为垃圾场”。
“目前,印尼、菲律宾等国都对进口‘洋垃圾’采取严厉的打击措施,主要包括强化海关监管和检查,并在国内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