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际  >> 正文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汉语朋友圈越来越大!(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新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为啥汉语这么热?

——“中文是一块敲门砖”

经济强劲——风靡全球的“汉语热”,源于中国经济的强劲,也体现了外界对中国未来发展普遍看好的内在逻辑。美国金融大鳄罗杰斯曾说:“我这辈子最好的投资,就是让女儿学中文。”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来自荷兰的Thom选择到中国复旦大学进修。“中国的经济很强,说不定以后我还要和中国人谈生意,如果能够掌握当地的语言,是非常有用的。”

文化壮大——汉语能够持续“发热”,也归功于中国文化的壮大。不少外国人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才走上学习汉语之路。他们爱汉语,更爱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如今,“到中国过假期”已逐渐成为正在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的新选择。上海暑期学校吸引了来自世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外国学生,在语言课堂教学的同时,让外国学生体验太极拳、剪纸、民乐、厨艺、绘画、书法等传统的中华文化。

当地时间2018年9月29日,来自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十所学校1304名考生以及社会考生25名,在菲律宾光启学校参加中国汉办的汉语水平(HSK)考试,分别报考HSK二至六级考试。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摄

科技领先——“汉语热”背后的支撑,还包括中国领先的科技。“就科技方面来说,中国已处在领先的地位。因而,我觉得学好这门语言,是对我的未来一个很好的投资。”一名想要学习汉学的外国学生称。

血脉相承——对于来自华裔家庭的孩子来说,学汉语还意味着对自身血脉的追寻。荷兰中文教师Jessica自己就是中荷混血儿。“由于我妈妈是中国人,小时候经常有人问我会不会说中文。但我在家经常说荷兰文,对中文一窍不通,因此,在高中毕业后,我决定学习中文。通过在莱顿的中文训练,我之后在中国呆了一整年。”

大连外国语大学建立突尼斯首家孔子学院。图为当地时间2019年4月10日的揭牌仪式现场。(大连外国语大学供图)

“汉语热”带更多国人走出国门

——四海皆兄弟,天涯若比邻

对于众多会中文的海外华人来说,“汉语热”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工作新机遇,包括但不限于中文教师、保姆、导游等。

2019年3月,国家汉办发布的一则月薪高达3万元人民币(16000迪拉姆)的阿联酋中小学汉语教师招募信息,在全社会引发热议。

随着汉语在全世界的炙手可热,让不少中国人寻求在海外教中文,对汉语教师资格证等趋之若鹜。尤其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更是钟爱有加。

据IPA对外汉语福建考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与以往留学生常做的端盘子、收银、店员等兼职相比,“考证”后到汉语培训机构当老师或者当汉语家教,收入更可观,也能让留学生更好更快地去与当地人交流,扩大交际圈。

此外,据BBC中文网报道,英国最大的雇主组织——英国工业联合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拥有外语技能的员工大受雇主欢迎,其中,汉语人才备受热捧。而在最受雇主欢迎的外语中,汉语的欢迎度达到31%,成为除欧洲语系之外最受青睐的外语。

当地时间2018年5月6日,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巴西大区赛决赛,在巴西南大河州阿雷格里港市南大河州联邦大学举行。

“汉语热”架起友谊桥梁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如果你用别人能理解的语言与对方谈话,你的话会进入对方的头脑。如果你用对方的母语与之谈话,你的话会进入对方的心灵。”

“汉语热”的缩影,其实反映了各国人民通过学习汉语,进一步了解中国、深度融入中国“朋友圈”的迫切愿望。汉语不仅成为人们沟通的一种媒介,更成为联通各国民众心灵的文化桥梁。

正如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第18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英大区总决赛上所说,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愈显必要。语言就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就是帮助我们理解差异性、坚守共同性,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石。只要我们不断跨越语言的障碍,就能达到增进了解、凝聚共识的新境界。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姑娘努勒表示,她会回到比什凯克当一名汉语老师。“在我们国家,想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了。”

谈到中国的发展以及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努勒认为,这对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中国从不是只想着自己,中国知道,如果邻国也发展得很好的话,倒过来也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帮助。”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这件事全世界只有两个城市能办到,北京就是其中之一

“在北京,开办企业的整个成本是0元,全球能够做到零成本开办企业的只有两个城市,北京是其中之一。”世界银行金融、竞争力与创新局高级经济学家马尔钦·皮亚考斯基评价说。   营商环境的提升,只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期,经济日报开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展示各地在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创新实践和典...

七成美籍华人常用汉语 华侨华人研究报告显示在厦发布

台海网4月10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昨日下午,“华侨华人蓝皮书重大工程启动八周年纪念暨《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8》发布会”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举行,华侨大学现场发布华侨华人蓝皮书。   今年,《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8)》聚焦“华侨华人与文明交流”,主要研究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及其在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   《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8...

如果穿越到了古代, 怎么才能听懂古人说的话?

日常语言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方言维系了民族的历史记忆,政治语言决定了国家的现实意识。后浪出版公司最新推出的《南腔北调:在语言中重新发现中国》是一部打破个人思维模式,追寻民族失落历史,探求家国意识逻辑的挑战读者智识边界之书。作者郑子宁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化门...

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救火英雄最后的朋友圈让人心碎

4月2日凌晨   西昌未眠   凌晨1时20分,   载有木里森林火灾   救火英雄遗体的车队   抵达西昌。   在西昌市区通往殡仪馆的路上,   群众自发走上街头,   手持菊花守候在街道两旁,   等待着在火灾中牺牲的救火英雄归来。   就在一天前,   在海拔3000多米...

法国首任汉语总督学白乐桑:“与汉语结缘改变了我的一生”

新华社巴黎3月24日电 专访:“与汉语结缘改变了我的一生”——访法国首任汉语总督学白乐桑   新华社记者陈晨   “从我第一次接触汉语到如今已经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了。从好奇到认知再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深深地吸引了我,并改变了我的一生。”法国首任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法国汉语教学协会会长白乐桑回忆自己学习汉语的经历时如是说。   近日,记者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