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际  >> 正文

中国留学生在韩国遭嫌弃 韩教授:韩国人不要太自我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海外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海外网9月16日电 据韩国《首尔新闻》报道,如今几乎在每所韩国高校都能看到中国留学生的身影,9月开学季更是如此,大量中国留学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近年来,韩国大学里“嫌恶中国人”现象也愈发凸显。对此,韩国中央大学社会学教授申光英(音)指出:“要学会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消除对中国人的偏见和误解。同时,应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资料图:2017年6月10日,由韩中学术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韩国汉语演讲比赛”在韩国首尔大学举行。比赛为韩国人展示汉语水平、交流汉语学习经验提供良好平台,主要对参赛选手在演讲内容、发音、情感态度及表达能力四方面进行综合评比。图为小学组比赛。 中新社记者 吴旭 摄

  报道称,对于“嫌恶中国学生”现象,比如在课堂小组作业中,中国留学生往往语言不通,韩国人会尽量避免与他们一组做课堂发表。大学刚毕业的韩国学生朴某表示:“在国语国文专业课上,跟韩语生疏的学生一组真的很尴尬。”大学生秋某甚至说道:“跟中国留学生一组就等于放弃这门课的学分。”但是中国留学生王某则表示:“在准备小组作业时,虽然不能用韩语熟练地发表,但也会努力地准备各种发表资料,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据韩国《亚洲经济》报道,在某些方面韩国大学也存在对中国留学生的不公平待遇。举例来说,在宿舍分配方面,很多大学似乎有着“欧美人优先中国人”这种不成文的规定。韩国大学宿舍并不是向所有学生提供,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首尔地区,宿舍常常供不应求。同样是留学生,一些学校以宿舍数量有限为由规定欧美学生申请之后中国学生才能申请,亦或是仅允许欧美学生申请。

  韩国中央大学社会学教授申光英(音)指出:“(韩国人)要学会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消除对中国人的偏见和误解。同时,应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分析认为,出现此种情况,也与韩国的相关政策有很大关系。在韩中国留学生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韩国政府近年来积极吸引外国留学生。外国留学生规模已成为衡量大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想在全球大学排名中获得靠前排名或得到更高的国际认可度,就必须扩大留学生规模。为了在大学评价中取得高水平“国际化指数”、获得足够的财政支援,韩国各个大学加快招揽外国留学生的脚步。

  据韩国教育部9月10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在韩外国留学生有14.2205万人,同比增加14.8%。其中,中国籍学生占48.2%,达6.8537万人。政府还制定了截至2023年吸引20万外国留学生的目标。对于一些位于地方的非知名大学来说,中国留学生已成为韩国高校正常运作的保障。某地方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学生减少的话,大学恐怕很难正常运作。”

  不仅如此,一些不知名的地方高校为了完成招生定额,招不到韩国学生就用外国留学生充数。而随着留学生人数的日趋增加,留学生的素质和水平良莠不齐。除了混学历、不思进取的部分学生,大多数人怀着美好梦想与憧憬选择出国留学。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一些不规范的大学打着零韩语基础入学、全额奖学金的幌子大肆招揽留学生,而且只负责“招”、不负责“管”,令很多初到韩国的留学生处于“放养”状态。(海外网 朱箫)

 
相关新闻
瑞典调查中国游客被粗暴对待事件 受害人一家已回国

瑞典仍在调查“中国游客被殴扔坟场”事件,受害人一家已回国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中国游客遭到瑞方公务人员粗暴对待”一事受到各方关注。据媒体报道,9月2日,中国游客曾先生携父母凌晨抵达瑞典,在酒店大堂休息遭拒后又被警方粗暴带到离市区较远的坟场,中国之声了解到,调查仍在进行,曾先生一家已回国。   父亲被强行拖出酒店,遭遇警方殴...

福建大田举办首届“晒秋节” 晒金秋田园庆五谷丰登

秋采摘,庆丰收,农户们正在参加剥玉米活动。 郑宗栖 摄 秋采摘,庆丰收。15日,福建大田首届“晒秋节”开幕式暨桃源里玉米撒欢季启动仪式在福建大田桃源镇举行。晒秋节通过晒丰收、晒秋色、晒民俗、晒幸福来庆祝五谷丰登和国泰民安。   “这是属于我们农民真正的节日,感觉特...

综述: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在韩国未现大范围蔓延

新华社首尔9月15日电综述: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在韩国未现大范围蔓延   新华社记者陆睿 孙一然   韩国首尔一名男子本月7日从科威特回国后出现发烧、咳痰等症状,8日被确诊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韩国国内担忧这种传染性疾病再次席卷全国。不过韩国卫生部门此次从一开始就采取了系统的防控措施,目前中东呼吸综合征并未出现大范围蔓延。   这是韩国自2015...

“中国天眼”有望明年完成验收 将向全国天文学家开放使用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董瑞丰)“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15日表示,“中国天眼”有望明年完成验收并向全国天文学家开放使用。   记者从国家天文台获悉,李菂在当天举办的首届中国·天泉湖天文论坛上表示,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仍在紧张调试中,数项关键指标超过预期,截至目前已发现了44颗被确认的新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