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据菲律宾商报报道,菲律宾总统发言人洛克15日表示,杜特尔特亲自决定,允许中国在菲律宾的太平洋海域进行科学研究。洛克还介绍称,杜特尔特允许中国和菲律宾大学在“宾汉隆起”共同合作。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1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科学号”科学考察船将于2018年1月至2月赴菲律宾群岛以东菲方管辖海域开展海洋科考活动。中方赞赏菲方同意中方有关科考活动并提供便利。我们也欢迎菲方科研机构参与联合科考,并愿与菲方一道,继续推进包括海洋科考在内的各领域海上务实合作,为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
对于杜特尔特表态允许中菲海洋科研合作,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林杞对中国南海新闻网表示,这是中菲双方在海上合作领域做出的尝试,无疑是一个进步。
林杞解释称,我们一直认为,当前南海局势趋稳向好,中菲关系也在不断改善,中菲双方在海上合作领域是最有可能有所进展的。2017年11月,李克强总理对菲律宾正式访问后发表的中菲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及,“双方愿探讨在包括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等其他的海上合作领域开展合作的方式”。但是在双方争议海域,例如礼乐滩,进行油气勘探和开发合作,在菲律宾国内还是有较大阻力的。
而海上科研合作是低敏感领域的合作,不涉及油气开发等敏感问题,同时此次海上科研合作又是在不涉及争议的海域,所以可以看做是两国探索海上务实合作的一个尝试。林杞认为,这也是为之后的在敏感领域上的海上合作积累政治互信之举。
林杞称,对杜特尔特来说,这样一个争议不大的消息放出来,也可以试探一下国内各方的反应。如果反对意见比较激烈,中菲海上合作的步伐就可以迈得小一点,反之,就可以考虑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林杞补充说,此次中菲将进行海上科研合作的海域并不属于菲律宾领土,只是属于其大陆架的一部分。此前中国科考船在该海域进行科学调查一事还曾遭到菲律宾国内的抗议。这次从菲律宾总统发言人的口中说出“杜特尔特允许中菲在此海域进行海洋科研合作”,也可以看做是菲律宾对华示好的一个举动。
海南大学教授康霖称,2002年,中国与东盟各国外长及外长代表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就有提及,在全面和永久解决争议之前,有关各方可探讨或开展包括海洋科学研究在内的多领域合作。
而从海洋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南海和西太平洋研究,都是当前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林杞介绍,近年来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海上科研合作在陆续开展,合作项目的数量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中国有这方面的优势,也愿意与周边国家开展这方面的合作。
林杞表示,如果以海洋科研合作为契机,中菲两国能够实现在海上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领域的“破冰行动”,将对周边国家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推动南海海上务实合作,为南海分歧管控、争端解决和共同开发创造良好的氛围。(中国南海新闻网 姚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