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总成本不超过一百美金
《金陵止戈人》中的“外婆”,正是骆翼云的外婆。1937年,骆翼云的外婆正是在魏特琳的帮助下,才幸运地活了下来。谈到拍摄这部短片的初衷,骆翼云说,自己从小到大就听外婆讲述魏特琳的故事,对那段历史深有感触。
到国外留学后,骆翼云才发现,说到二战,大家都知道犹太人曾经遭到纳粹屠杀,很多人都看过《辛德勒名单》、《索尔之子》,但是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南京大屠杀。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同时,魏特琳的事迹在她的祖国也几乎没有人知道,她也是一个被遗忘的英雄,她在八十年前所做的决定的勇气,和为和平做出的贡献,跨越了种族、文化、语言、宗教,展现了人性最本真最纯粹的光辉。”
骆翼云说,她在南京出生成长,本科在美国读的是金融,如今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电影导演硕士学位。当她把自己外婆的经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以及魏特琳的故事向身边的同学、朋友讲述之后,所有人觉得这就像是中国版本的《辛德勒名单》,并鼓励她拍摄出来。
在得知国际艾美奖“女性和平使者”的主题后,骆翼云决定将魏特琳的事迹、外婆的经历通过短片讲述出来,并向更多的人揭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没有任何投资,也没有专业的设备,骆翼云和团队自掏腰包,用手机和自拍杆,就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完成了这部一分钟短片的拍摄。
“女主角在前面走,我就在后面拿着自拍杆跟着她拍。我们这部短片的总成本可能不会超过一百美金。”骆翼云说。
希望未来能拍成真正的电影
在拍摄短片前,骆翼云除了从外婆那里了解了魏特琳的故事外,还登录耶鲁大学的网上图书馆,拜读了魏特琳的日记。
魏特林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1919年的毕业生。骆翼云专门到教育学院去看她读过书的地方,到古老的教学楼去想象一下她当时的生活、学习的状态。
作为一位国际和平志愿者,威廉明娜·魏特琳曾经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的主任和院长,大多数人称她为明妮·魏特琳。
张纯如在《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中评价魏特琳说,在南京大屠杀开始后的几周里,她是留在南京城内屈指可数的西方女性之一。多年以后人们仍然怀念她,不仅因为她曾奋勇保护数千名中国妇女免遭日军蹂躏,还因为她保存了非常珍贵的日记。
1937年,魏特琳已经51岁,从年轻时便来到中国的她,当时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任职。南京陷落之前,魏特琳拒绝随其他美国人一起撤离南京,当学院的大多数教员都逃离之后,魏特琳成为了学院的代理院长。她不辞辛劳,将校园改造成为收容女性难民的避难所,还曾经帮助中国伤兵撤离。
1937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向妇女和儿童开放,成千上万人涌入,每天都有上千名难民穿越南京城来到学院。为了保护来到避难所的妇女儿童,魏特琳与日本士兵斗智斗勇,甚至差点丧命,也因此损坏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当年,骆翼云的外婆只有六七岁,妈妈也在灾难中去世,具体的细节,骆翼云到现在也不敢多问,生怕再让老人陷入痛苦的回忆。
“在我心里,魏特琳小姐就是真正的女性和平人士。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的历史,忘记就是一种背叛。”骆翼云说,她希望有朝一日能把这个故事真正拍成电影,放到大银幕上,像《辛德勒的名单》一样,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