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际  >> 正文

美教授:中国有十大经验可供发展中国家参考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环球时报 吴生林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美国利益》杂志网站1月3日文章,原题:有中国特色的发展  现在,中国似乎准备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存在感,并提供一种西方长期以来所推崇的模式之外的发展模式。

  从贡献中国智慧的角度看,需求似乎不断上升。担任埃塞俄比亚领导人21年的梅莱斯·泽纳维2012年去世前就常表示希望本国效仿中国的经济战略。他指出自由市场的局限性,并将就建设埃塞俄比亚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基础求助中国。正如不久前《卫报》文章引述一位埃塞俄比亚官员的话称,“我们落后中国20年,我们要效仿他们,赶上他们。”这样的国家不只有埃塞俄比亚。其他如卢旺达、哈萨克斯坦和玻利维亚等国都想要复制中国的经济巨变。

  理解中国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制定本国战略。这甚至能有助于美国真正使自身再度伟大。解释中国的成功有不同方式,但有十大经验可供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和决策者参考。

  1.改革从小农和农村开始  中国领导人不是如西方推荐给发展中国家的那样,简单地开放农业市场。他们集中于国家政策确保农民具备产量最大化所需的资源、技术和动力。国家仍然牢牢控制价格(并以提价鼓励)、分销系统和化肥供应。同时,改善扩展服务、基础设施、投资农业科研和大规模教育培训项目,这些做法产生了巨大的收益。只有在农业得到加强后,中国才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头10年引入更广泛的市场自由化改革。

  2.大力投资于知识基础设施  中国对教育和创新进行大投资,培养出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人口和高技能专业人士,他们推动了国家经济向前发展。1949年时中国有4/5的人口是文盲,而今天不到1/10。改革时代前上大学的人少之又少,上世纪90年代末不到1/10的适龄学生入读高校,而今天逾1/4(3000万人)。中国还建立了从农业到计算机的各个领域的先进研究中心,广泛传播有关新科技和生产战略的信息。这造就了英国一份报告所称的“吸收发展期”,日益能够驾驭全球知识和创新网络。

  3.先有凝聚力后有参与度 中国常被批评“专制”,但相比许多定期选举的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中国领导人对人民更有责任感。对这个看似反常观点的首要解释是中国高度的社会凝聚力和强烈的国家归属感。中国经验表明社会凝聚力和精英的责任感是发展的关键部分。

  4.建成一个致力于包容性发展的能干政府  在中国,政府具有3个任何发展专家都会点赞的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解释为何中国表现优于几乎所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其一,中国有一个强势政府——笔者所指不是其专制特点,而是执政能力。其二,中国有远比其他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具包容性的制度。国家确保所有公民参与和受益于经济增长。其三,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推动发展,采取积极主动的政策吸引投资、促增长和出口及发展技术和人力资源。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这些努力均表现出信心,为此过去30年向中国经济投入数万亿资金。

  5.大力投资基础设施  中国对基础设施各个方面投入巨资,这是最基本的,但很少有发展中国家做到。这对中国吸引投资者及其经济增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6.先试点新政策,然后逐步实施改革  在其他国家,政府往往不经试点即引入政策(因为过度自信或国际压力),而中国向来采取的是试错、实证的做法,先试验政策好坏再推广到全国。渐进方式既降低了风险,也缓和了反对。最初的成功使许多人转而支持改革。

  7.重视改变激励措施及消除增长障碍  中国没有像1990年波兰那样采取所有价格和市场同时放开的“大爆炸式”改革。相反,中国把重点放在“大问题”如“激励、流动、价格弹性、竞争和开放”上。

  8.利用金融市场促进发展和稳定  西方政策往往假定对金融市场采取放任做法,加上稳定的宏观经济和法律制度将产生最优结果。但中国则通过反复干预,以确保金融市场推进发展和稳定。

  9.利用政府的政策提升经济竞争力  中国政府优先发展可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某些领域和公司。然后确保它们获得资本、土地、技术、人力资源和监管方面的支持。中国也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利用经济特区吸引外国投资。所以,中国是有所选择地战略性使用保护主义措施。

  10.提高自主能力  中国战略性地使用改革维护其自主,把开放视为捍卫本国利益和发展其经济的关键。中国领导人没有采取国际社会所主张的放任政策,而是自己决定外企进入其关键市场的条件,大力投资发展新科技以及打造能国际竞争的龙头企业。有了合适的技术、本土公司和能干的国家机构,中国把全球化视为能赢的博弈。

  成功没有一套固定的公式,源自华盛顿和别处的不胜枚举的失败模式就是例证。中国在改革时代始终务实,采取根据结果评估的战略,不照搬现成的政策,从多方吸收理念和技术。其他国家也可能受益于这种非西方正统的方案。如今,中国影响力上升,及西方霸权减弱,而特朗普政府对发展中世界毫无兴趣。这种形势下,非洲、拉美和别处的国家更有可能向中国取经。它会奏效吗?全世界正拭目以待。(作者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教授级讲师 赛思·卡普兰向阳译)

相关新闻
澳部长无理指责中国援建南太岛国 我外交部:罔顾事实,不负责任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派记者 李锋】新年伊始,反华急先锋澳大利亚开始了对中国的新一轮攻击。澳大利亚国际发展与太平洋事务部长孔切塔·菲拉万蒂-维尔斯10日毫无缘由地指责称,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岛国的基础设施项目不具成效,还附加了不利的金融条款,中国政府正在太平洋岛国建设“毫无用处”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一言论10日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强硬回击:“澳方...

社评:中国大数据建设真招来羡慕嫉妒恨了

西方媒体近来不断指摘中国的各类大数据建设。比如《华尔街日报》最新将攻击的矛头对准中国正在打造的全球最大DNA数据库,质疑这个数据库与实时监控工具相结合正把中国变成一个“无孔不入的数字化集权国家”。   《华尔街日报》还宣称,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在配合中国政府“监控民众”方面的合作“远远超过了美国的科技同行”。   美国媒体怎能清楚中国网络公司...

你我的新时代,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是我们工作的坐标,更标志着中国开启圆梦复兴的新征程。   After 40 years of reform, opening up and development, Chi...

美又拿台海问题牵制中国 台媒:“友台”是一场“空笑梦”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众议院一天通过两项友台法案”,10日一大早,不少台湾新闻网站都在头条放上了这个醒目的标题。所谓两项“友台”法案,一个是为美台高层互访解禁的“台湾旅行法”,还有一个是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法案。尽管这两项法案目前只不过“八字才有了一撇”,还要等参议院通过、协调两院一致版本、以及美国总统签署等漫长过程,不过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