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建向中国日报网阐述了如下观点:
光伏的争端能够这么快的解决,首先是双方利益攸关,中欧双方处在一个产业链上,只是分工不一样。在欧盟内部也有两种声音,欧委会必然不能只听一种声音。其次,双方在沟通方面展现了更多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欧盟和中国的高层有沟通,这次光伏的争端解决可以说是一个尝试,以后这种技术层面的谈判加上高层之间的磋商将会成为中欧之间沟通的新模式。目前看来这种模式在双方中间是有效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这种新的模式指明了方向。最后,欧盟内部有分歧,欧委会最终还是需要成员国支持的。
光伏争端的解决对于中欧双方都有好处。德古赫特说的很清楚,一方面要确保欧盟产业的安全,另一方面又不至于让成本上升太快。对于中国来讲,一方面为有实力的光伏企业维护了权益,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之前因为快速发展而产能过剩的行业来讲提供了提升换代改革自己的机会,起到了倒逼效应,可以使得一些有实力、有核心技术的光伏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而不仅仅是靠低价竞争。
对于中欧未来的摩擦,中欧双边贸易量这么大,以后的摩擦不仅仅是贸易方面的,还会有产业上的摩擦。中欧贸易摩擦将不再是单纯的价格、关税方面的争端,正在向产业方向发展,以后中欧贸易摩擦将是常态化,贸易摩擦本身将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比如,电信行业,欧盟对中国产品发起了调查。中国的高端机床现在开始出口欧洲,以后也很可能面临摩擦。有摩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与时俱进的协商机制,光伏争端中所展现的这种谈判机制以后可能升级,就是把技术层面的谈判和高层的磋商结合起来。
中国市场对于欧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次光伏争端中,我们可以看到支持欧委会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的,大部分是和中国有贸易逆差的;而反对的国家基本是和中国有贸易顺差的,比如德国,不仅仅是欧盟的重要经济体,而且常年对中国有大量顺差,再比如英国虽然货物贸易对中国是逆差但是服务贸易对中国有绝对的顺差。这就说明他们相对中国有竞争优势,所以还是看重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的,中国首先是人口多,其次是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在不断提高。对于目前对中国有竞争优势的这些国家来讲不会为了光伏的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
当然,中国也不惧怕欧盟的贸易摩擦,中国也有应对的策略。应对贸易摩擦应该有策略,一方面大家要有共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相应的对策,比如多晶硅调查,尽管金额没有光伏案件那么大,但是这可让双方看到大家在这个产业上的契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让欧委会内部产生了分裂。再比如葡萄酒,虽然金额也不大,但增长潜力很大,欧盟未来葡萄酒的市场还是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