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聚焦  >> 正文

我国首款碳—14核电池研制成功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烛龙一号”由西北师范大学和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联合研制。从核心材料研发到换能器件制造,“烛龙一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研制过程中,团队攻克了高比活度碳—14源制备和换能器件能量转换率低、稳定性差等技术难题。“烛龙一号”具有零下100摄氏度至200摄氏度的极端温度适应性,支持毫瓦级脉冲放电及能量智能管理,可适配不同场景需求,还将以绿色低碳属性推动新能源产业链迭代升级。同时,由于碳—14的半衰期长达5730年,理论上该核电池拥有长达数千年的超长寿命。

  据介绍,“烛龙一号”具有广阔产业化前景,在医疗领域,可为脑机接口、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式设备提供永久能源;在物联网领域,可支撑万亿级传感器网络;在海洋深处、南极北极等极端环境,可作为无须维护保养的持续供电电池;在宇宙深空探测领域,可助力深空探测器持续工作。(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新闻
俄否认“海燕”核动力导弹爆炸 只是核电池炸了

原标题:俄否认“海燕”核动力导弹爆炸 只是核电池炸了 俄军公布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生产车间 俄导弹发动机爆炸事件在西方引发的各种传闻正越来越离谱。尽管该事件已经过去数日,俄军方也多次表态,但西方指责俄罗斯“掩盖核事故真相”“最新核动力巡航导弹不过是样子货”等批评不断,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门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开黑”。俄《消息报》15日称,俄军方澄...

俄试验场事故又有新说:爆炸发生时在测试新型“核电池”

参考消息网8月16日报道 俄媒称,俄罗斯导弹试验场爆炸事故发生时,该试验场正在测试一种新型“核电池”。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8月15日报道称,本月8日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导致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5名专家遇难的爆炸,与“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测试并无关系。这次突发事件是在...

嫦娥三号的核电池:动力持久不怕冻还可取暖

“嫦娥”探月的关键一步   台海网(微博)12月12日讯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探月“三年一会”,在这个冬天如期而至。   继2007年嫦娥一号,2010年嫦娥二号完成奔月之旅后,2013年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携带中国第一辆登月车飞向月宫。   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阶段中第二阶段,却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中国是否进行载人登月及建立驻月基地,需要在这...

解密:中国月球车动力是不是核电池

核心提示:我国新研制的月球车将借助同位素热源,保证月球车在月夜中的正常运转。科研人员以某种利用同位素衰变原理发明的核电池为例,其重量仅为160克,体积仅为18立方毫米,如果换用产生同样功率的化学电池,则重量几乎与成人的体重一样。 3月3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两款月面巡视探测器(通称月球车),首度在上海第三届中英空间科技合作研讨会上公开亮相。这个长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