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聚焦  >> 正文

锂电池“打一针”就能“重生”!《自然》刊登我国科研团队新发现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手机电池用久了就充不进电,电动车充满电能跑的里程数越来越短,寒冷地区的电池更容易坏,废旧电池数量越来越多……今天(2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登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通过一项新技术,可以对锂电池进行“精准治疗”,让废旧电池“重生”。

  为了应对锂电池老化、衰减等问题,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电池的“寿命”其实和人体健康类似,问题往往集中在某个核心部件,也就是活性锂离子。如果能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就能大大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基于这个想法,团队开发了一种像“药物”一样的锂载体分子,可以通过注射的方式补充电池中的锂离子。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究团队成员 高悦:我们的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治疗,使它能在使用之后,还能够恢复到初始的状态。一个商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按照以往来说,在使用2000次之后,就会容量衰减、报废。有了这项技术,可以使它在使用12000次之后,还能够保持一个接近于初始电池的“健康”状态。

  这个像“药物”一样的锂载体分子是怎么找出来的呢?科研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化学知识,将分子结构和性质数字化,通过引入有机化学、材料工程技术等方面大量的关联知识,构建数据库,在多次实验后获得了这种新的锂离子载体分子。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究团队成员 高悦:这种分子不仅修复商用电池的效果非常好,成本也非常低,它还可以帮助开发新的绿色电池。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通过多种电池的测试,并与国际顶尖电池公司展开合作,希望能尽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源:新华网 记者 吴汶倩 王殿甲)

相关新闻
厦门中创新航高性能锂电池项目总投资150亿昨正式开工

台海网2月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黄奕琳)导报记者从厦门火炬高新区了解到,昨日,春节后上班首日,厦门中创新航高性能锂电池项目正式开工。   据了解,此次开工的项目总投资150亿元,规划产能30GWh,项目建成后中创新航厦门基地将形成年产60GWh的绿色化、现代化、数智化新能源标杆基地,有力助推厦门加快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   据悉,今年厦门全市新建续建亿...

复旦大学学生参观日月潭后感叹:我们有很神奇的联系

12月1日,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参访日月潭景区。大陆师生乘船游湖,并参观了周边景点。复旦大学学生宋思瑶表示:“复旦大学的校名来源于《尚书大传》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今天到日月潭参观觉得有很神奇的契合感。”   日月潭位于台湾南投县,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是玉山和阿里山断裂陷落盆地经积水而成,其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

前8月福建省锂电池出口额全国第一

台海网9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通讯员 郑伯坚)作为我国出口“新三样”之一的锂电池走俏海外,出口表现十分亮眼。昨日,厦门海关发布数据,前8月,福建省锂电池共出口733.0亿元,占同期全国锂电池出口总值的26.9%,位列全国第一。其中,8月出口116.1亿元,系今年单月出口额首次突破百亿元。   数据显示,德国、美国为福建省锂电池两大出口市场,前8月分别出...

固态电池商业化难在哪

“固态电池急不得,要一步一步来,一次性做出来的就只能是一个样品。”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关于固态电池产业化的演讲,引发关注。   所谓固态电池,是指电池单体中只含有固体电极和固态电解质,不含有任何液态电解质、液态溶剂、液态添加剂的锂二次电池。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产业界愈加认识到传统...

复旦大学2024级本科新生入学报到【图】

  8月25日,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新生周晓宇拿着录取通知书在报到时留影。   近日,复旦大学2024级本科新生陆续入学报到,开启求学新阶段。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8月25日,前来报到的新生与家人在复旦大学校园留影。   近日,复旦大学2024级本科新生陆续入学报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