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聚焦  >> 正文

从三峡到南水北调:两个跨世纪梦想的接力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南方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一库碧水,沿千里长渠日夜奔涌,滋润北方亿万人口。从武当山脚下的调水源头丹江口往南约200公里,穿越层林尽染、冬景如画的房县、神农架、兴山等地,就是三峡工程。大坝拦大江,高峡出平湖,为今冬明春枯水期长江流域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等需求提供保障。

  今年12月,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也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周年。从构想到论证,从建设到运行,这两个跨世纪的超级工程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奋斗,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并深刻塑造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诗仙李白曾以“轻舟已过万重山”抒发穿越三峡时的畅快,如今这也是我们踏平坎坷、逐梦前行的写照。而三峡诗人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激励着我们继续用好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做好后续工作,更好地以大国重器支撑保障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5000亿和16万亿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且时空分布不均,夏汛冬枯、北缺南丰。一方面,过去长江流域的洪灾经常给中下游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在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为突出。

  水资源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治水工程就是民生工程。早在1952年,国家决策者就提出了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

  当年10月,毛泽东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次年,他视察长江时再提南水北调。但直至2002年12月,中国才正式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

  南水北调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总工程师汪易森说,关于从南方调水,我们做了50年论证。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对一项工程是这样谨慎。其间,论证工作多次因为不同声音或国内经济能力不济而停下来,但又几次被重启。

  按照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调水北送,三条线均需分期实施。

  数十万建设者奋战10余载,40多万移民无私奉献,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东线从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之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出发,全程自流至豫冀京津。世人惊奇发现,如果说600多年前“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使二者成为孪生的文化遗产,那么当今的南水北调则让它们又多了“同饮一江水”的情分。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的数据显示,东中线一期工程投资近3100亿元,加上配套工程,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工程累计完成土石方量约16亿立方米,混凝土量约4200万立方米,如此体量的水利工程,前所未有。

  10年来,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相当于5000多个西湖的水量,惠及沿线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支撑了北方地区超过16万亿元的GDP增长。这个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世界最大调水工程,正在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中线水源区湖北十堰切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突破性地促进了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舍下打渔生计、投身水库保护的丹江口人李荣富说,“看到水库越来越清澈,环境越来越美,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历经周折成伟业

  论知名度,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大坝不及三峡大坝。论工程意义,丹江口大坝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它和后来的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一样,都是三峡工程的“鼻祖”。

  100多年前,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在三峡河段修建闸坝的想法。但囿于历史条件,这一宏大设想只能停留在纸上。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没有上马三峡工程,而是决定先修建规模较小的丹江口大坝,拦蓄汉江水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并为三峡工程积累技术和经验。

  1958年,丹江口大坝开工,10万民工凭人力发起“腰斩汉江”的大会战。当时的建设目标是大坝高程17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70米、3年内竣工。但到1962年,大坝并没有建成,却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被叫停工。

  三年困难时期之后,国家对基建项目进行了压缩。1964年丹江口大坝获准复工,确定先期只修至162米高程,实现防洪、发电。针对前期质量问题和薄弱环节,建设者进行补救和加强,确认无虞后才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复工,直至1974年完工。若单就为北方调水的初衷而言,当时的它可谓“半截子”工程。

  在丹江口大坝建设收尾阶段,大部分专家和工人都已转战到作为三峡水利枢纽重要组成部分的葛洲坝。经过改革和探索,万里长江第一坝终于矗立起来,其建设、运行和管理为包括三峡在内的若干水电站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90年代,这支建设大军进军三峡。昔日肩挑手抬的土办法一去不复返,他们用机械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施工,创下100多项世界之最和右岸大坝无裂缝的世界奇迹。

  2005年,大军再次开赴丹江口大坝“重拾旧梦”,用8年时间攻克了老坝加高的世界级技术难题,使丹江口水库一跃成为仅次于三峡的中国第二大水库,从而满足南水北调的需要。

  此外,库区、中线总干渠和受水管网等建设也涌现出许多填补国内空白、走在国际前沿的技术实践,如武当山遇真宫垫高保护、穿黄输水隧洞、规模最大的泵站群、超大型输水渡槽、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等。

  “中国能完成体量如此巨大的工程吗?”30年前,国际水资源协会和世界水理事会联合创始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曾对南水北调心存疑虑,如今他却表示要为这项伟业鼓掌。

  从“如有可能”到“时代赋能”

  南水北调工程在论证50年、建设10多年后通水运行,是一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过程。

  改革开放之初,它被正式提上日程。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次年,水电部成立了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但当时国家的财力和技术水平不足以实施如此庞大的高难度工程。

  进入新世纪,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重心持续北移,北方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缺水危机逐年加剧,南水北调变得势在必行。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多年之后,不断增强的国力使调水梦想变得可望可及。

  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谁先上马,不再是一个让人举棋不定的问题,事实上是两条线相继上马,平行作业,同时成功——

  2002年12月,东线首批工程开工;一年后,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9月,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2008年11月,丹江口库区移民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与此同时,经过近十年建设,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首次蓄水,五级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2004年12月,地下电站主体工程公开招标;2006年5月,大坝全线建成;2008年10月,左右岸水电机组全部投产;因技术难题而在1995年停工缓建的升船机,于2008年复工,2016年建成试通航。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百年梦圆。

  这些是一个又一个宏伟梦想如同接力般变为现实的缩影。在日益强大的科技和经济实力支撑下,中国人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高速铁路、国产大飞机等众多重大领域取得成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正因此而加快,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福祉不断加强。

  曾为这两大水利工程付出巨大牺牲的移民群体,也与时代同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努力奔向幸福新生活。

  丹江口市蔡湾村2022年在北京对口协作资金帮助下,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并建起35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1万元。73岁的村民刘淑梅说,最初移民到这里,条件就比之前好,“现在更是好得很”。

  原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生前曾对记者说,无数老一辈的中国人曾为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魂牵梦绕、奋斗终身,他们有的直到生命终点也没能看到工程上马。这些伟大的梦想在当代被激活实施并取得成功,不仅彰显了国力的强盛,更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日益成熟和巨大优越性。我们作为当代人,身处其中,无疑是幸运的。

  超级工程“牵手”再出发

  在鄂西群山深处,南水北调后续重大项目引江补汉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本月初,首台硬岩掘进机“江汉先锋号”在位于湖北保康县马良镇的土建4标8号平洞始发,标志工程进入隧洞掘进施工新阶段。

  引江补汉工程将把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连接起来,从三峡库区引水195公里入汉江,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输水的通道。工程于2022年7月正式开工,总工期9年,静态总投资551.6亿元,沿线穿越宜昌夷陵区、襄阳保康县和谷城县、十堰丹江口市。

  未来工程实施后,中线调水量可由多年平均95亿立方米增至115亿立方米,同时可向汉江中下游、引汉济渭工程及沿线补水。

  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说,引江补汉工程输水总干线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是我国调水工程建设极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将促进我国重大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引江补汉工程将采用10台直径12米级的掘进机施工。“江汉先锋号”是目前国内引水隧洞项目中使用的最大直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设备集成了一系列能有效应对复杂地质难题的先进技术,并能实现隧洞掘进和管片拼装同步进行,施工效率提升20%至40%。

  据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介绍,目前,东线后续工程、西线工程前期工作正在推进。西线工程可从长江上游流域向黄河上中游省份及西北内陆河部分地区调水。由此,我国将形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大水网,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优化配置目标。

  在三峡坝区宜昌秭归,初冬时节,漫山遍野的橙子挂满枝头,长江上不断有大型货轮驶过,高峡平湖的壮美景观和岸边依山而建的新城交相辉映。

  三峡成库后,长江“黄金水道”全面发挥作用。然而,作为“上控巴蜀、下引荆湘”的长江中上游通航咽喉节点,三峡船闸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导致货轮待闸时间过长,反过来制约了上游航运能力进一步提升。

  “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工作和建设”这句话,出现在了交通运输部今年6月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中,再次引发各方期待。据悉,这一工程将包括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枢纽航运扩能两部分。

  “可以预见,水运新通道将使三峡枢纽通行效率和通过量大幅提升,沿江航运能力、产业布局也都将再上新台阶,‘黄金水道’的成色将更足。”55岁的秭归籍船长聂波说。(经济参考报 记者 吴植)

相关新闻
全面通水10年!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超767亿立方米【组图】

  12月13日拍摄的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运盐闸、邵仙套闸、邵仙闸洞(无人机照片)。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来,工程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过1.85亿。   新华社发(任飞...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这杯“南水”里的人民江山

“总书记进屋后,第一句话就问我们吃的什么水。”河南省淅川县邹庄村,村民邹会彦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回忆起3年前那难忘的一幕,依然难掩激动。 横跨湖北、河南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淅川是“水龙头”,“南水”正是从这里奔涌而出,一路向北。 在邹会彦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什么?就是守人民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南水北上 十年印记

“南水北调,我很关心。这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同三峡工程是等量齐观的。”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扬州考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   南水北调,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年间,...

12000多个摄像头!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数字孪生系统揭秘

南水北上行至河南郑州附近黄河南岸的邙山,遇到了最大的难题——黄河天堑。为了解决“穿黄”这个难题,工程技术人员在黄河的河道下修建了两条“地下河”,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穿黄工程。 穿黄工程,全年不停,一直将清水从南方运往北方。穿黄工程是以隧洞形式下穿黄河...

南水北调全面通水十周年 这条河从“遍地风沙”到四季有景

明天是我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的日子,十年来,在一渠清水的浸润之下,受水区沿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滹沱河之变:从“遍地风沙”到四季有景 发源于太行山的滹沱河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母亲河,曾干涸断流40多年。得益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全面通水,水源的切换减少了当地地下水的开采,同时持续的生态补水,也给地下水带来了新的补充。 如今滹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