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聚焦  >> 正文

体检发现“缺血灶”“腔梗灶”,是脑梗死吗?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健康中国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

  时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患者在体检或出现头晕、头痛时的常规检查。拿到影像报告,有些人看到“缺血灶”“腔梗灶”和“多发、散在梗死灶”等字样时,便如临大敌。事实上,“腔梗灶”“缺血灶”只是影像学上的表现,并不等同于脑梗死, 它们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头颅影像学上最常见的表现。

  影像学发现和疾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就像在家里发现一片水渍,我们只能说这个地方有漏水的迹象,但并不能确定是水管坏了、屋顶漏水,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也不好确定什么时间产生的这片水渍。

  同样,影像检查中发现的病灶并不一定指向一种特定的疾病,它们可能与多个问题有关。因此,影像学结果只是帮助大家了解健康状况,真正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医生的判断来综合考虑。

  那么,大家该如何看待这种无症状脑血管病呢?

  发现“缺血灶”是不是大脑缺血了

  发现“缺血灶”并不是大脑真的缺血了,而是指在影像学检查(CT或MRI)中发现脑组织存在异常信号区域,通常是指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它并不是一个医学诊断,也不是一个疾病名称,而是MRI对一种影像改变的描述。

  老年人中,少量的脑白质高信号,并不影响大脑功能。医生认为这样的脑白质高信号的存在是属于正常的,就像人额头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是衰老的表现。如果脑白质高信号累积或扩大,可能导致以下问题。一是认知功能下降,影响执行功能和记忆。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步态障碍、吞咽困难和排尿功能异常等症状。二是卒中风险增加。脑白质高信号可能是脑梗死的前兆,尤其是当其合并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时。

  “缺血灶”会转化为脑梗死吗

  这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少量“缺血灶”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与未来的脑梗死风险增加没有绝对的关系;但当“缺血灶”过多或持续加重,不好好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时,脑梗死就会发生,即平常所说的中风或脑梗死,可表现为嘴歪眼斜、肢体无力等症状。

  为了预防“缺血灶”进一步增多或恶化,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 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

  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

  维持健康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保持在18.5~23.9。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心情。

  坚持定期运动,建议结合自身体能,以户外运动及有氧运动为主,保持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

  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如有这些血管危险因素,要遵医嘱服药。

  2. 遵医嘱检查

  定期(半年至一年)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查。如果发现“缺血灶”,不用过度惊慌,建议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师评估并制定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方案。

  有“腔梗灶”是得了脑梗死吗

  “腔梗灶”也只是影像学发现,这不代表现在就得了脑梗死,只是说明大脑里有个陈旧性的病灶,其确切病因并不清楚,可能是之前得过脑梗死,也可能是与年龄相关的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需要医生进行评估。因为症状可能较轻,甚至没有症状,尤其是病灶位于非功能区或非要害部位,所以患者体检前并没有注意到。

  不过,报告上的“腔梗灶”是值得关注的。因为这提示大脑发生过一些病变,可能脑血管已经有问题,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不良有关。如果放任不管,反复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累积,患者就会出现步态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尿便失禁等症状。

  为了预防“腔梗灶”进一步增多或发生急性卒中,我们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定期前往医院进行随访。

  查出问题是否需要服用药物

  关于影像报告中的“缺血灶”和“腔梗灶”,很多人最关心的就是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依据《中国无症状脑梗死诊治共识》及《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不建议单一的腔隙性梗死不伴有任何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建议有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口服药物;出现认知能力显著下降、肢体活动不灵、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的腔梗死患者也需要经医生确诊病因,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血脂升高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提示

  如果出现突发的口角歪斜、手脚无力、吐字不清等症状,这可能就是真正的卒中了,应尽快到就近的卒中中心就诊或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周若琳  苏娅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程忻

  策划:余运西  王宁

来源: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相关新闻
世界卒中日:早识别早预防 远离卒中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脑卒中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早诊早治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预后及降低致残率十分关键。如何及时识别脑卒中?年轻人会出现脑卒中吗?怎样做好预防?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快速识别、早诊早治   近期,旅居北京的书法家杨女士突发头...

时令节气与健康丨牛奶能否空腹喝?喝越多越好吗?

  牛奶能不能空腹喝?是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所谓“不能空腹喝牛奶“的说法并不全面,应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没有乳糖不耐受的人,一般来说就是喝牛奶没有胃肠反应的人,空腹喝牛奶一般不会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产生什么不利影响,不存在所谓空腹喝牛奶导致营养流失的问题。对乳酸不耐受、胃肠道比较敏感的人,如果胃肠内没有其他食物,牛奶没有和其他物质混合...

诺如病毒感染怎么防?接种流感疫苗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诺如病毒感染?又该如何预防? 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感染病毒后通常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一般病情较轻,2~3天后好转,但老人或孩子等体质较弱的人群容易出现较重症状。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品或水等途径传播,个人与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感染要注意:一是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用肥皂...

“00后”患者不断增多 痛风为何“找上”年轻人?

  “我经常脚踝痛,有时痛得都走不了路。到医院一检查,尿酸居然超标近2倍……”最近,因为长期关节疼痛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小林怎么也没想到,才上大一的他被医生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需要住院治疗。   近年来,年轻痛风患者逐渐增多。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成人...

专家支招应对秋季肠道“闹情绪”

秋季是细菌性腹泻等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提醒,应注意日常饮食和卫生,加强锻炼,调节情绪,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在秋季,为何肠道容易变“脆弱”?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梁梓宇说,随着天气转凉,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同时,秋季有的地方中午依然比较热,但早晚温差增大,这也容易导致肠道疾病发生。   梁梓宇提醒,秋季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