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聚焦  >> 正文

年将近,这份健康提示请收好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光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1月26日,2024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对家的思念,让天南海北的人们踏上归途。春节前后,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加大,出行有哪些注意事项?南来北往,气候温差较大,该如何适应?寒潮来袭,坚守岗位的户外工作者,又该如何应对?一起听听专家支招。

  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患病风险

  当前,新冠疫情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流感活动呈下降趋势,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每日诊疗量持续下降,医疗秩序总体平稳有序。考虑到春运期间人群流动增多,国家卫健委日前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作出提示——出发前,请做好个人防护准备,旅途中科学佩戴口罩,继续保持勤洗手、咳嗽礼仪等良好卫生习惯,尽可能降低感染风险。

 

  在呼吸道感染高发期,不少人在网络平台自行购药。对此,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燕明提示,治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很多,需要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不同病原体使用不同的药物,这是对因治疗。治疗流感的药物,对新冠是没有效果的,抗菌药物对流感也是无效的,建议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李燕明解释,对症用药则是缓解诸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的药物,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很多对症药物是复方制剂,包含多种药物成分。比如很多感冒药物都含退热药成分,如果同时服用不同感冒药,会造成药物过量。”

  “新冠和流感被称为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李燕明提醒,有哮喘疾病的患者,如果感染流感或新冠病毒后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气温下降还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呼吸频率加快,易诱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国家卫健委也发出健康提示,寒潮天气下,要关注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户外作业人员应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寒潮带来的影响。雨雪天气可能导致道路结冰湿滑,对交通出行带来不利影响,要关注旅途安全。

  “外出游玩,更要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或者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症状较重时要及时就诊,注意科学佩戴口罩,避免传染他人。”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室主任彭质斌说,春节假期也要保证充足睡眠、丰富营养和适量锻炼,以增强身体体质,从而增强抵抗力。

  关注“一老一小”,确保安全出行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心血管疾病患者叠加呼吸道感染,往往会加重病情。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预防呼吸道感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熊长明说,诸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很容易造成身体免疫力降低。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出行,熊长明给出3点建议:一是到医院做一些相关检查,确保病情处于稳定期,各项指标在比较满意的程度;二是带齐药物,备好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救心丸等,注意不漏服药物;三是做好防寒保暖,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过度劳累。

  健康饮食,对心血管病患者至关重要。“如果不加节制地摄入油腻食物、高热量食物,体重增加不可避免,而运动量的减少则会进一步造成血糖升高、血脂升高、体重增加,这无疑会增加心血管负担。”熊长明建议,心血管病患者,应戒烟、限酒,清淡、均衡饮食,切勿暴饮暴食。

  春节假期出行,不少人选择自驾。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提醒,不满12岁的孩子不要坐在副驾驶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和身高,正确选择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或安全带、安全增高坐垫。

  “不管时间长短,一定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避免意外情况发生。”王荃提醒,家长要告诫孩子,不在车头车尾盲区中活动,避免发生事故。

  假期也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最近几天,寒潮天气再度影响我国。户外工作者在寒冷天气中暴露时间长、强度高,易引起冻伤,加重自身基础疾病的病情。

  中医理论认为“寒邪”易侵袭人体经络血脉,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中医有个名词叫‘卫气’,就是保护人体的正气。外界温差变化大的时候,包括气温骤降,人体抗御外寒能力就会下降,可能发生各种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介绍,体质的偏颇除了和先天禀赋有关,还和饮食习惯密切关联。平时体质虚弱者,可以适当吃一些温补的中药,像黄芪、人参。日常烹饪中适当放一点姜、葱、蒜、胡椒等佐料,能够提振人体阳气,抗御外邪。

  “冬天也是人体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是内敛的,所以吃辛温的东西也不能过量,不能让身体出汗太多,适量最好。”齐文升说。

  “日常可以饮用香橙肉桂茶、红枣姜奶茶、姜糖苏叶饮等茶饮,也可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20分钟,在水中放一些艾叶或生姜。”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朱佳介绍。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难免大吃大喝,加上节日期间熬夜追剧,肠胃功能极易紊乱,出现腹胀、腹痛等问题。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程小蕴开出了假期消化不良的家用药物清单:暴饮暴食,吃肉食多,感觉胃部饱胀没食欲,可以服用大山楂丸;平时脾胃就不太好,吃撑了,可以服用健胃消食片。

  “要根据药品说明书按量服用。如果出现不能缓解的腹痛、腹泻或呕吐等表现,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程小蕴说。

  团圆的日子,琳琅美食离不开高超厨艺,但如果不小心被油或开水烫伤,该如何紧急处理?

  “只需要做到这两点,居家也能做到专业伤口处理。”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守尧介绍,首先要冷水冲洗湿敷:比如自来水持续冲洗烫伤部位5至10分钟,再使用凉水纱布湿敷损伤局部20至30分钟,最大程度减轻损伤程度。对于不便冲洗的部位,比如面部,可直接冷水纱布湿敷30分钟左右。然后是消毒包扎:经过冷敷处理后,伤口疼痛已明显缓解,此时可对伤口部位进行碘伏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包扎损伤部位。如果家里有烧伤膏、甘草油等,可用药物外敷伤口后再纱布包扎。

  “不能随意撕掉烫伤皮肤,以免加重损伤。饮食上尽可能避免吃羊肉、辛辣食物等。”刘守尧提醒。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新闻
呼吸道疾病症状反复发作 专家提醒不要乱用药、乱投医

  1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指出,从中医的发病理论来看,出现呼吸道症状的反复发展,关键是在“正气”受到了损伤。保护好正气、养护正气是预防反复发作的关键。   记者:李亚光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泉州市疾控中心发布1月健康提示:气温下降 小心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近日,泉州市疾控中心根据我市近期与既往的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及其季节性特点,结合国内外传染病疫情动态,发布2024年1月防病指南。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关注百日咳、水痘、低温造成的慢性疾病及烧炭等造成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新型冠状病毒及流感病毒 防病指南指出,随着气温的下降,新冠病毒...

雪后气温骤降,这份健康提示请收好!

近日,北方多地迎来大雪降温天气。专家提示,下雪不但能净化空气,还有利于对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但是对于某些疾病患者以及一些特殊人群来讲,雪后还应注意自身健康防护。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朱振刚说,降雪有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雪天空气清新湿润,会减...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泉州市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

中秋国庆双双至!泉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迎中秋庆国庆!放飞自我莫忘健康! 今年中秋遇上国庆,假期长达八天,期间人员跨区域流动、出入境人数和聚集性活动将会明显增加,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和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发生的风险。市民应提高自我防护和及时就诊意识,健康平安欢度佳节。 近期,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

强降雨天气,这些健康提示要知道

北京市气象台29日17时30分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29日夜间至8月1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大暴雨,西部、南部特大暴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北京市疾控中心提示,由于暴雨期间皮肤极有可能接触到雨水,雨水浸湿部位要及时用清水清洗干净,以免引发各种皮肤炎症。此外,还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