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聚焦  >> 正文

进一步完善我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 陆地探测四号01星顺利升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8月13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探测四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星是世界首颗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的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对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发射现场。(国家航天局供图)

  陆地探测四号01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遥感科研卫星。卫星运行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载荷具有高分辨率、宽覆盖、多模式、轻量化等优点。与低轨卫星、光学卫星相比,该卫星将高轨观测重访周期短、成像幅宽大的优势与微波观测不受气候限制(全天候)、不受光照限制(全天时)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灾害异常变化信息的识别精度和效率,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卫星发射入轨后,将丰富我国重点区域观测手段,能够对我国本土及周边区域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满足防灾减灾与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查以及海洋、水利、气象、农业、环保、林业等行业应用需求。

  据悉,国家航天局负责陆地探测四号01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和发射许可审批,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承担工程大总体工作;应急管理部(牵头)、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中国气象局、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为用户部门,负责各自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负责地面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和一院分别负责卫星系统和运载火箭系统抓总研制。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型号总体设计师张耘隆介绍,火箭研制团队共对箭上和地面设备进行了10余项优化改进,涉及常规发动机、低温发动机、软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火箭的可靠性。同时,研制团队还在管理上持续改进提升,严格把控质量和防范风险,探索实施岗位融合,精简发射场人员,高质量、高效率保证成功。

  “为了让卫星更好服务于防灾减灾工作,我们充分利用高轨和微波两个特点,紧扣灾害发生特点和观测需求,为卫星精心设计了四种应用模式,为防灾减灾提供更精准专业的服务。”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陆地探测四号01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庆君说。(记者 胡喆、宋晨)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新闻
我国成功发射陆地探测四号01星 用于遥感信息服务

北京时间2023年8月13日1时2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探测四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陆地探测四号01星主要用于提供遥感信息服务。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83次飞行。(李国利、胡煦劼) (来源:新华网)

全程高燃!这场技能竞赛活动惊心动魄→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5月11日,2023年湖里区“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援技能竞赛活动在湖里区五缘湾运动馆举办。 本次活动由湖里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湖里区应急管理局主办,金山街道金海社区协办,湖里区总工会、湖里区红十字会指导。 主办方介绍,2023年湖里区“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分基础理论测试和实际操...

中国平安:创新防灾减灾“保险+服务+科技”方案,护航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群众自救自护能力,在中国平安成立35周年暨第七个“平安公益日”来临之际,在东莞市应急管理局、东莞市保险行业协会指导下,中国平安在广东省东莞市高埗镇西联小学开展了“平安守护者行动”防灾减灾进校园公益活动...

智慧赋能!揭秘防灾减灾背后的“科技与狠活”

智慧应急是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数字智能化手段在防灾减灾中“大显身手”,持续助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应急能力。 一张图汇集灾害隐患风险点 在福建省福州市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展示了福州市自然灾害综合管理平台。不同颜色的数据实时滚动,从地震、气象到交通、住房,各类信息汇集成“一张网”。哪些区域是风险点,哪些地方存在隐患,一目了然。 福州市应急指挥...

联播+|防患未然 筑牢人民安全防线

联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央视网《联播+》与您一起重温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