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聚焦  >> 正文

量身高、限血型、卡地域,奇葩招聘为哪般?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一些用人单位设置与工作岗位无关的门槛,令人迷惑又无奈

  【拆除隐形就业门槛⑤】量身高、限血型、卡地域,奇葩招聘为哪般?

  限血型、挑地域、量身高、看手相……这些奇葩的招聘要求,折射出用人单位畸形的用人观,伤人也伤“企”。专业人士提醒,招聘是用人单位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应真诚、用心对待每一位求职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好多单位要求应聘者形象气质佳,有的会直接询问身高,达不到要求的会直接拒绝。”最近,北京某高校硕士毕业生刘永娜(化名)正忙着找工作。虽然对一些招聘要求有些无奈,但当刘永娜和周围同学聊起求职经历时,她发现自己的遭遇算不上什么,“还有同学会在面试时被相看手相,‘手纹有福气’者录用几率更大。”

  《工人日报》记者采访发现,在招聘市场“岗少人多”的当下,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会提出与岗位内容、职责无关的条件,如“关心”家庭背景、恋爱经历,限制身高、籍贯、属相等,侵犯求职者的隐私和平等就业权,让人啼笑皆非。

  家境、血型、地域都能成为限制条件

  “有人事经理直接问恋爱情况、家庭背景,说是为了判断会不会因为感情问题影响工作的稳定性。相比之下,家境良好、恋爱稳定的人,更容易被录用。”谈起面试经历,柳正磊(化名)有些气愤,“这些问题让人感觉不舒服,也侵犯个人隐私,说明企业的用人理念过于狭隘。”

  不只是家庭背景和情感状况,血型、地域甚至有无住房等,都能成为一些单位招聘用人的限制性条件,让人迷惑又无奈。

  今年3月,河北唐山一企业招聘会计岗时,要求应聘者是A型血,并强调“注意一定要是A型血”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面对网友的质疑,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一要求是工作人员自行增加的,原因是觉得A型血的人员办事认真,比较适合此岗位。

  还有一则“男子求职被要求需买房”的消息,也冲上了热搜榜。杭州市民周先生应聘一家企业销售岗时,人事经理表示,公司给出无责底薪7000元加提成的待遇,但要签订两年劳务合同,并要在入职第一天买一套房子,公司出10万元,剩余款项自付。这一硬性要求,让周先生哭笑不得。

  一些企业则明晃晃地搞地域歧视。2019年7月,法学专业毕业生小闫在一家求职网站向浙江某度假公司投递了简历,应聘“法务专员”“董事长助理”两个职位。很快,小闫就收到了该度假公司的回复,称她不适合这两个岗位,原因是招聘者对小闫的籍贯有偏见。

  除了招聘环节,类似奇葩的用人要求还存在于劳动者入职之后。前不久,国内某航空公司对空中乘务员体重进行管控的消息,引发关注。该公司提出乘务员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为“身高(cm)-110=标准体重(kg)”,对于超重10%的乘务员,要求立即停飞减重。有网友调侃道,“是因为超重费油吗?服务业要的是服务质量。”

  畸形的用人观伤人也伤“企”

  挑地域、测体重、看手相……这些花样百出的招聘要求,令不少求职者直呼“奇葩”,甚至感到“被冒犯”。

  “奇葩招聘的现实成因是多方面的。”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律师程阳认为,在就业压力较大的当下,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岗位少、人多,使得各种花式招聘有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企业招聘往往由企业负责人和人事部门人员决定和完成,他们的个人好恶往往能左右招聘要求和结果。

  有着多年人事工作经验的陈伟明(化名)对此表示认同,“尤其是小公司,招什么样的人,常常是老板拍脑袋决定,还有人‘信迷信’,挑生肖、限星座,不招那些和自己‘相冲’的人。”

  “招聘本应是招工方和求职者结合实际、相向而行、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这些奇葩的招聘要求,折射出用人单位畸形的用人观,伤人也伤‘企’,不仅是对部分求职者的不公平和不尊重,还会损害用人单位的形象。”陈伟明说。

  根据就业促进法,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建峰认为,用人单位设置一些与工作岗位无关的门槛,如因身高、地域、相貌、星座、属相、恋爱经历、喝酒能力等,而排斥部分求职者,涉嫌就业歧视。“至于如何判断招聘条件是否基于岗位内在要求,主要看顺利完成这份工作是否必须具备某种品质,这需要从客观、正常的经营者或市场主体的角度进行判断。”

  加大打击惩处力度

  “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是市场规律的客观要求,受到法律的保护,但该权利的行使必须在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不能肆意无限扩张。”程阳认为,不能基于劳动者的外貌、生肖、籍贯等与工作内在要求没有必然联系的“先赋因素”进行筛选,否则就构成了对求职者隐私权、平等就业权、人格权的侵犯,也是对法律底线和公序良俗的挑战。

  就业促进法规定,违反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面对奇葩招聘,鲜有求职者进行投诉或维权。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求职者急于找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申诉处理,只能“哑巴吃黄连”;另一方面,大部分用人单位并不会明确告知不录用的具体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求职者的举证难度。

  对此,程阳建议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提高其维护平等就业权益的意愿,同时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明确和细化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惩罚措施和补偿标准,提高用人单位就业歧视的违法成本。

  沈建峰认为,劳动监察部门要设置便捷的投诉渠道,畅通维权路径,同时严格执法,及时处理相关投诉和举报,加大对违法的奇葩招聘行为的打击力度。

  程阳提醒道,招聘工作是用人单位对外展示形象和单位文化的窗口,应本着公平、透明、规范的原则,真诚、用心地对待每一位求职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双赢。

(记者 窦菲涛 实习生 陈思 钟力津)

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新闻
厦门1765家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出炉 1707家上“红名单” 37家上“黑名单”

台海网6月3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打算去应聘,却不知道用人单位靠不靠谱,怎么办?赶紧来看看这份“红黑榜”。   近日,厦门市、区两级人社部门根据对用人单位2022年度劳动保障日常检查、双随机抽查、书面审查、监察处罚及和谐劳动关系评选等结果,对厦门市1765家用人单位“2022年度劳动保障(含工资支付行为)守法诚信”进行等级评价。   本次等级评价,...

105家用人单位送岗进校园

台海网6月2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文 常海军/图)来自省内外的105家用人单位将600多个招聘岗位送进校园,为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再添一把火。昨天下午,“送岗促就业 留才助发展”送岗留才进校园暨厦门医学院2023年毕业季校园专场招聘会举行。   本次活动,由厦门市人社局、...

高校春招促就业【图】

4月16日,学生(左)在春季双选会现场与用人单位交流。   当日,南京大学2023届毕业生春季双选会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办。双选会面向校内外学生开放,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180家企事业单位参会,提供近1.5万个岗位。   新华社记者 毛俊 摄   这是4月16日拍摄的南...

查手机、恢复聊天记录……用人单位对待员工个人信息勿任性

阅读提示   用人单位是否有权查看劳动者的微信聊天记录?用人单位基于用工管理权对劳动者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处理的行为边界在哪?劳动者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我只是正常上个班,竟然说我泄露公司机密,要求查手机微信聊天记录和通讯录,不让查就辞退。”今年3月,在湖北武汉一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的林女士,遇到了一件让其气愤的事。   3月7日...

春节延长假=带薪年休假?用人单位可以统筹安排年休假吗?

春节延长假=带薪年休假?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以延长春节假期的方式主动安排年休假 新春佳节刚过,在享受了或长或短的休假后,劳动者陆续返岗工作。记者调查了解到,有些公司以延长春节假期的方式安排劳动者休年休假,将春节假期和年休假连放,这样一来让劳动者尤其是外地劳动者有更充裕的时间享受个团圆年,二来也满足了公司的实际生产需要,不失为一种“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