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聚焦  >> 正文

追光丨3·15来了,收下这份体育消费避坑指南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3月15日

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这个设立于1983年的日子

因为与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直深受老百姓关注

1988年3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服务咨询活动(新华社发)

今年距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通过

也已整整30年

从不懂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

到全民“打假”、积极维权

尽管人们的维权意识提高了

但新问题也时常出现

比如——

体育消费领域的维权问题

有时也会成为热点

今天

小编就为大家送上一份

「体育消费避坑指南」

希望追求健康的你

能远离这些既伤钱包又可能伤身体的大坑

「深坑一号:预付卡」

其实预付卡不是体育消费独有的

但在健身房、体育培训、各类球馆道馆等场景下

极为常见

各位爱运动的朋友

多多少少都给卡里充过钱

这看似普通无害的操作

万一叠加

大额充值、商家倒闭、恶意跑路等Debuff(负面效果)

伤害会瞬间被拉满

——损失少则几千,多则数万

摘自《2022年中国新式健身房行业研究报告》

避坑指南:

莫贪小便宜

莫贪小便宜

莫贪小便宜

重要的话一定要说三遍

1000多块的三年会员

充10000送5000的特大优惠

……

如此优惠

听起来是极好极好的

但首先要思考一下

这么干

他还能干多久

好消息是

现在国家对预付卡加强管理

很多地方出台了政策

在江苏南通

如今就有44家健身机构

19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

被纳入监管白名单

累计监管资金达到1500万元

相信未来大家的城市

都会有这样的白名单

「深坑二号:“假”资质」

无论是健身房还是各类运动

教练都是核心资源

但教练资质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

真的很难搞明白

一方面

各种所谓权威资格认证和证书五花八门

尤其在健身、瑜伽等领域

常常让消费者“不明觉厉”

但真实效果怎样

消费者却经常一头雾水

另一方面

少数商家弄虚作假

甚至虚构经历、证书

2019年足球圈爆出

基层青训、社会培训机构

有大量“假洋教练”

就曾成为一时热点

避坑指南:

选择圈内普遍口碑较好的

或者有体育部门、单项协会“背书”认可的机构

说实话

资质问题仅靠消费者自己去辨别

并不现实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吹得过于天花乱坠的

多半名不副实

说得玄之又玄、高深莫测的

大多不太靠谱

近年来体育部门对教练资质越抓越严

证书的规范化是大势所趋

也将会方便消费者核验

「深坑三号:无限续课」

私教好处多多

一名够专业的私教

在提高水平、提升效率

增加安全系数等方面

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但业内“野蛮生长”留下的不良习气

让私教渐渐成了机构“吸金兽”

——只关心续课买课续课买课……

消费者明明卡里还有钱

却在私教各种花式游说或“诚意”面前

又接二连三充值

成为另一类“预付卡”陷阱

近年来出现过不少类似案例

还有少数私教为了“销课”

会违反科学规律、无视个人情况

给消费者“上量”

一旦因此受伤

可谓得不偿失

此外

这两年开始流行的线上课

虽然花钱不多

但对很多健身小白来说

盲目追课也很容易造成受伤

避坑指南:

多留意账户余额、适度消费

多注意自身状况、适量运动

无论是对买课的“诚恳”劝说

还是对盲目“加量”、超出自身能力的锻炼方法

都要理性说“不”

「深坑四号:劣质器材装备」

近年来很多朋友添置了

不少家用小型器材

(这不是广告!↑)

但现在各类器材良莠不齐

打开各大电商评论

各类吐槽也比比皆是

质量不过关的器材装备

轻则影响使用

重则造成受伤等意外

可千万要不得

避坑指南:

要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

尽量买品牌装备

某个“牌子”未必一定适合你

但“杂牌军”甚至“三无产品”

肯定不适合多数人……

「深坑五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运动从来不是一时兴起的事儿

要想得到体育带来的那些快乐和健康

首先一点是持之以恒

事实上

很多人在体育消费中

最大的敌人

其实是懒惰的自己

——办卡后只去了头两个礼拜……

觉得办卡好亏

——买了顶级运动装备回来吃灰……

觉得自己好亏

——多少跑步机成了衣架

——多少跑鞋球拍成了摆设

……

避坑指南:

动起来!

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是

——“提振消费信心”

其实近年来体育消费

一直在提高

以江苏为例

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

从2017年的1628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2233亿元

人均体育消费支出

从2017年的2028元提高到2021年的2626元

如今春暖花开

正是恢复健身的好时节

各位何不收拾出尘封许久的装备

一起动起来

为了健康和快乐

加入体育消费大军中来吧!

记者:王恒志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新闻
全是套路?防骗秘籍来了

个人信息被泄露、商品销售套路深、链接真假难分辨、传销刷单咋核验……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遭遇消费侵权?我们又该如何小心消费陷阱,维护自身权益?收下这份消费者权益顺口溜,守护合法权益↓↓↓ 制图:徐鹏宇 (来源:中国新闻网)

各地展开严查 辨别消防产品真伪从细节入手

央视网消息:3月15日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防器材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安全,一些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一旦被安装在人员密集场所、居民住宅楼,后果不堪设想。日前,各地消防救援部门联合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对消防产品进行了排查。   安徽省消防救援总队近日...

最高法发布网络消费典型案例 加大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力度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消费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基本消费方式之一,网络消费纠纷案件也随之增长。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网络消费典型案例,进一步维护网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五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

@消费者,通过APP借贷需当心

灵活借还、快速放款、息费透明……现在,不少APP都推出了借贷业务。但《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些APP虽然宣称年化利率低,但可能会收取融担费等费用,导致总的借贷成本并不低。而且一旦逾期,消费者可能会被收取高额逾期费用甚至被暴力催收、冻结银行卡、支付宝等。 “打车类APP、社交类APP、旅游类APP、短视频类APP都有借贷选项,再加上一些消费金融类APP,...

周知!这些都属于霸王条款

“清仓商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对游戏内容及本协议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旅游团“退团一律不退费”……这些条款,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吗?网购、网游、医美、旅游……8个消费领域典型霸王条款↓↓共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