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聚焦  >> 正文

全国100处考古发现代表性文物亮相郑州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良渚遗址神人纹玉琮、二里头遗址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三星堆遗址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为展现中国考古百年足迹和丰硕成果,“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日前在郑州面向公众展出,来自国内不同区域的代表性文物集中亮相。

这是在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上展出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据了解,本次展览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主线,通过中国百年来100处考古发现出土的代表性文物,集中展示中国考古百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物质精神文化,并带领观众探索东亚人类起源、中华文明探源、夏商周青铜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历史问题。

  据介绍,展览选取的全国100处考古发现,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旧石器时代遗址5处,新石器时代遗址33处,夏商周遗址25处,秦汉及以后遗址37处。同时推出的还有“文明的渊薮——河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展示河南地区百年考古一系列重大发现。

9月4日,参观者在郑州博物馆观展。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两个展览汇集全国文博力量,共有21省份79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参展,展出来自全国的889件/组精品文物,其中一级文物达115件/组,部分文物为考古发现后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展览于9月2日在郑州博物馆(文翰街馆)面向公众开放,展期3个月。(记者 史林静、吴刚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解码三星堆里的中原文明DNA

溯源古蜀文明“蜀”字曾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   6月13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发布了最新考古成果,出土的龟背形网格状器、铜猪鼻龙形器、顶尊蛇身铜人像、金面罩铜头像……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再添新证。   关于古蜀国,历史记载极其简略,且多带有神话和传说性质。因此,要正确了解古蜀国的历史,只能依赖于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在众多的...

秒回3000年前 总台央视带你沉浸式体验《三星堆奇幻之旅》

观三星闪耀,探中华文明。走过青铜器组成的历史丛林,我们再一次开启三星堆时间。在今天(6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三星堆新发现》特别节目第三季的直播里,请来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雷兴山,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队员赵昊一同关注三星...

这些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你都了解吗?

这次三星堆遗址发掘重新启动以来,截至目前,新发现的6座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其中青铜面具的出土格外引人注目。 1986年出土、如今保存在三星堆博物馆里的青铜纵目大面具,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双眼突出,呈现柱状,也就是纵目。还可以看到,它的耳...

科技赋能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研究 多学科研究成果丰硕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13日在四川广汉举行。记者了解到,在科技赋能下,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相关的多学科研究成果丰硕。   据介绍,考古工作者采用显微观察,在出土的20余件青铜器、象牙表面发现了纺织品赋存;发现4号坑灰烬层残存纺织物及丝线痕迹,采用酶联免疫技术发现4号坑灰烬层中有蚕丝蛋白。   考古工作者还初步确定了4号坑灰烬层包含物类型...

良渚:一粒稻谷穿越五千年【组图】

这是良渚博物院展示的现代稻谷和良渚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右)的实物对比(3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3月2日,游客在良渚博物院观看刻符陶罐。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3月2日,游客在良渚博物院参观。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3月2日,游客在良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