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近镜头丨阿尔卑斯山上的中国暖阳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阿尔卑斯山间的瑞士小镇达沃斯是克劳斯·施瓦布的家乡。每年隆冬时节,施瓦布选择在这里举办世界经济论坛年会。2017年1月,这个欧洲“最高小镇”再次竖起“世界经济风向标”。

  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在世界经济上空聚拢重重阴霾之际,“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回答。

  “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

  “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

  “我们既要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要有采取行动的勇气”……

  习近平主席以充满哲理的东方智慧,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为处在十字路口的经济全球化指明方向。

  习近平主席发表演讲后,作为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热情洋溢地说,习近平主席到访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演讲具有特别重大的历史意义,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习主席的演讲为我们带来了阳光”,施瓦布的这句话淹没在全场如雷的掌声中。

  一年后,世界经济论坛再次召开,以“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为主题。施瓦布说,这一主题正是对习近平主席2017年演讲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延续。

  时间,让真理的光芒愈发璀璨。

  2021年和2022年,习近平主席两次通过“云讲坛”亮相达沃斯,呼吁各方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

  从国际社会团结战胜疫情的正确方向,到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治本之策,从弥合发展鸿沟的现实路径,到国家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习近平主席放眼历史长周期,面对当下新挑战,为人类发展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信心和力量。

  从雪山之上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到云端之上促进发展的合作倡议,心系苍生的天下情怀始终如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理念一以贯之。

  “我们是同处一个星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拥有并且应当携手创造一个共同的美好未来。”施瓦布说,习近平主席的演讲非常重要,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是实现人类和平与繁荣的唯一途径。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执政者奋进的步伐。4月18日起,新华社开设“近镜头•温暖的瞬间”栏目,精心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

总策划:傅华

总监制:张宿堂

策划:孙承斌 陈二厚

监制:赵承 刘洁 孙志平 陈凯星 霍小光 赖向东 樊华 齐慧杰

统筹:李忠发 吴丹 黄玥

文字:宿亮

摄影:兰红光

音频:吴炜玲 刘在

视觉:毕晓洋 李京

设计:焦旭锋 殷哲伦 马发展

协调:胡若晗 王晓曈

推广:李明 赵鹏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相关新闻
声动新时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道出很多蕴含真理力量、思想力量、智慧力量、人格力量的金句,深入人心、发人深省。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推出系列创意互动特稿《声动新时代》,与您一起感悟总书记那些广为流传的金句中蕴藏的深意,汲取前行力量。 “我将无...

“典”亮新时代|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编者按: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党...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丨"如果没有他的保护支持,三坊七巷早已不在了"

编者按:新华社近日播发通讯《习近平的文化情怀》,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深厚的文化情怀,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即日起,新华社以“习近平的文化情怀”为题开设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回访习近平总书记关怀过的文化人物、关心过的文化事业,以生动平实的故事,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