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现代农业装上“数字引擎”(深度观察·数字化为乡村带来什么①)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图①: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森禾农业园区,农技人员在智慧组培室里查看石斛苗培育情况。
  余贤忠摄(人民视觉)  
  图②:在山东省荣成市虎山镇北寨子后村麦田,农机手驾驶智慧农机进行植保作业。
  李信君摄(人民视觉)  
  图③:在湖南省澧县大堰垱镇熊家湾村油菜田,技术人员使用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
  柏依朴摄(人民视觉)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以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

  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数字化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和乡村治理带来了哪些深刻变化?数字乡村如何更好赋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

  “一块屏”带来生产方式之变

  从靠人力到靠算力,手机成了新农具,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

  【乡村故事】

  过去抬头看天,如今低头看屏,种好大棚,崔新中心里有“数”。

  崔新中家住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4座蔬菜大棚,他一个人管得井井有条,有啥秘诀?

  “秘诀就在这里。”老崔打开手机,温度、湿度等数据一目了然。看完数据,老崔轻点屏幕,棚顶的“棉被”缓缓收起,阳光透过棚膜倾洒而下,青青秧苗舒展枝叶。

  “以前种大棚,挣的是辛苦钱。三九天卷帘子,人爬到棚顶,大风刮在脸上那叫一个冷,手牵着尼龙绳,扯动上百斤的草帘,有时腿都站不稳。”老崔细数变化,“自从装上智能卷帘机,省劲多了。咱点点手机,卷帘机就自动开启,几分钟就能搞定。”更让老崔高兴的是,瞄着温度变化,卷帘机卡点启闭,秧苗冻不着,长得壮实。

  大棚装“大脑”,升级成绿色工厂。这几天,正是给甜瓜追肥浇水的时候,大棚里却很安静。原来,智能植保机在一排排菜架间穿梭,“大脑袋”来回摇摆,水雾弥漫。“用手机设定好路线、时间、用量,剩下都不用管。”老崔算起账:叶面都能均匀洒上,产量有保障,每座棚还能节省水肥1/3以上。

  “过去靠人力,现在靠算力。”说话间,老崔演示起来,“一个个物联网传感器,紧盯作物生长情况,土壤pH值、墒情都显示在屏上,秧苗啥时候‘喝水’,手机说了算。”

  大棚里耕种收,都有智能设备帮忙。“棚内温度超过30摄氏度,就得放风降温。”不久前,老崔去县城办事,看到提示信息后,用手机远程遥控,智能放风机就“嗡嗡”开启。

  从土棚到“云”棚,老崔曾迈过不少沟坎。20年前,蔬菜大棚在寿光兴起,老崔跟着砌了几面土墙,搭几根木架,挣了不少钱。可后来大伙儿都来学,各地大棚多起来,“咱有的别人也有了,辛苦一年却卖不上价。”

  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寿光从“种大棚”到“种技术”,蹚出了一条新路子。“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当地落户,政策有扶持。引进人才,与高校院所合作携手创新,好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一代棚’升级为‘七代棚’。”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立新介绍。

  “拿我家棚来说,接上‘云’连上网,智慧管棚用工少了,成本降下去了,产量却增了三成以上。”老崔说。

  新技术添底气,老崔改种草莓西红柿和羊角蜜甜瓜,“西红柿是农科院专家引来的,一年两茬,亩产6000斤,每斤卖到了10块多。羊角蜜又甜又脆,一斤卖到8块,一年挣20多万块没问题。”

  过去扛锄头,如今点手机,别看现在用得溜,刚开始老崔真不太适应。“农机上红红绿绿的按钮,咱不敢乱按”“系统提示让点这、点那,点错了怎么办”……老崔笑着说,“技术员上门教学,咱跟在后面练,忘了就打电话问,学技术跟种地一个理儿,钻进去才能有收获。”

  “技术指导到位,新技术落地生根。”寿光市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李光聚说,“我们既有网上平台、24小时热线,也有田间课堂,农民遇到难题,第一时间能得到帮助解决。”如今,寿光新建大棚全面推广自动温控、臭氧消杀、水肥一体机等智能设备,物联网应用率达80%以上。

  在寿光,手机小屏连上智慧大屏。数据从田间地头汇集,为农民提供精准指导。“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种地有准头,发展有奔头,智慧农业给咱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老崔信心满满地说。

  看全国,生产智能化助力农业转型升级。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正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推动节本增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国全系统装备北斗导航设备作业面积6000万亩以上。全国累计创建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省份、建设100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征集发布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成果和模式。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数字化加速发展推升美科技公司业绩

由于受疫情下数字化加速发展等因素影响,美国科技公司字母表和微软26日公布的业绩依旧强劲。   当地时间26日,谷歌母公司字母表公布了第一季度财报,其中营收和每股收益均低于华尔街分析师此前的预期。但云业务在本季度表现突出并超出预期。   财报显示,字母表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3%至680.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34%的增长率有所放缓,市场预期为681.1亿美元。有报...

全国典型!福建6个项目入选

台海网4月2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日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2021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福建有6个案例入围。 此次公布的111个典型案例中,地方政府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15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47个、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案例49个。福建有4个项目入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分别是:九牧集团福建良瓷科技有限公司“基于5G+工...

周宁:育好“金种子”蹚出致富路

台海网4月1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种薯不要与肥料挨在一起播种,特别是像这种速效复合肥,溶解后很容易影响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清明过后,在周宁县浦源镇溪坪村东红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文彬一直忙着指导农户。 加快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种子质量至关重要。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周宁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小气候,空...

服务7亿人 个人客户金融资产超15万亿元 建设银行启用企业微信加速数字化战略转型

    2022年3月29日,建设银行公布2021年全年经营业绩。财报显示,2021年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30.2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7.54%;净利润达3039.28亿元,较上年增长11.09%。突破更为显著的是建设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截至2021年末,个人客户金融资产超15万亿元,较上年新增1.4万亿元,在六大行中位居前列。     建设银行当前个人全量客户7.26亿人。财报显示,个...

一年之计在于春丨看!农田里的科技范儿

农时不等人。眼下,广大农民、农技专家、基层干部等正在田间忙碌,为保障粮食丰收辛勤耕耘。   农田里藏着哪些高科技?如何依靠科技促进增产增收?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农田里的科技范儿。   北斗助力智慧农机成种田好帮手   伴随旋翼的嗡鸣声,10架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雾化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