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巍巍罗霄展新颜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随着笛声长鸣,一列满载原材料的货运专列,驶入罗霄山间江西省湘东工业园铁路专用货站。

  “湘东区货运物流发达,有7条铁路专用线。现在湘赣边区域合作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湖南企业将毗邻的湘东区作为转运枢纽,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湘东工业园负责人周合军说。

  湘赣边区域位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地带,是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的发生地。这里群峰耸峙、溪谷纵横,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然而,这里发展基础仍相对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老区振兴发展怎么抓?湘赣两省在探索中认识到,湘赣边区域山水相依、人文相融、产业相近,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月13日,工人在湖南省浏阳市浩吉铁路沿线施工。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区域融合,交通先行。经过多年合力建设,湘赣边区域内目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00多公里,所有县市均实现30分钟上高速公路,规划的8个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已建成6个,“高路入云端”的场景比比皆是。

  随着内畅外通、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建成,湘赣边产业进一步协同融合发展。

  湘赣边区域是全国烟花爆竹主产区,拥有1000多家相关企业,年产值高达400多亿元,承载着老区40多万人的家庭生计,但也面临加强安全生产、加快环保升级的迫切转型需要。

  2021年8月,应急管理部批复同意湖南省、江西省依托浏阳、醴陵、上栗、万载4县(市)建设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借力政策利好,湘赣边成立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委员会、建立标准化生产统一长效机制、联合开展行业自律交叉检查……

  这是4月12日在湖南省浏阳市拍摄的国际花炮商贸城。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工业园,很多企业深度参与湖南长株潭先进制造集群。如萍乡高恒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端精密光学复合薄膜,主要供应长株潭;鑫通机械为长沙三一重工提供配套;雪狼数控科技为位于株洲的中车集团提供配套产品……

  “我们以‘主产在长沙,基地在上栗;研发在长沙,配套在上栗;生活在长沙,休闲在上栗’的模式,打造长株潭地区的产业协作配套区、科技成果转化区、旅游休闲度假区。”上栗县委书记利军说。

  这是位于萍乡市上栗县的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生产车间内工作(2021年4月6日摄)。(受访者供图)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聚焦老区人民“急难愁盼”问题,湘赣两省不断探索环保、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新模式。

  雨后初晴,江风轻拂,江水清澈。湘江一级支流渌水自赣入湘蜿蜒流淌,两岸山峦起伏,草木茂盛,农家屋舍错落有致。“以前水质很差,臭气熏天,垃圾乱漂,老百姓怨言很多。”在湖南醴陵市东富镇莲石村牛丫码头,59岁的第一书记张平说。

  转变源自一份“生态对赌”协议。2019年11月,赣湘两省签订了《渌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明确了渌水流域上下游省份各自职责和义务,搭建流域合作共治平台。

  “根据协议,如果江西注入湖南的水质类别达到或优于国家考核目标Ⅲ类,湖南补偿江西100万元,反之,江西补偿湖南100万元。”萍乡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欧阳建春说,协议按下了湘赣边流域保护治理 “协同键”。

  整治重污染高耗能企业,关停近300家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全面建成……渌水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换来了水清、岸绿、景美。

  据了解,渌水上下游还通过开展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建立了跨省流域联防联治机制。两省三级河长跨界巡河,共同提出“问题清单”以及整改措施。“现在环境变好了,就像住进了公园里。”湘东区湘东镇河洲村50多岁的居民陈勇军说。

  4月14日,工作人员在湖南省醴陵市渌水之上打捞杂草、垃圾等。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湘赣边区域合作“朋友圈”涵盖了湘赣边24个县(市、区),总面积5.05万平方公里。随着50余个不同层次合作协议签订,实干行动全面铺开——

  湘赣边24个县市、区)的供水企业齐聚湖南省汝城县成立合作联盟共同守护供水安全;湖南省平江县、桂东县等地不断加强与江西省邻近县的协作大力发展文旅、生态茶等产业;建立医保互认、医院药店互联机制更好服务山区群众就医需求;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一声“老表”,道出湘赣地缘人缘血脉亲情;一方“热土”,写照湘赣开放协作互促风貌。如今,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一幅鲜活的协同发展画卷正绵延铺开……

记者 苏晓洲、刘良恒、赖星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走进老区看新貌】红军长征出发地 奔着幸福再出发

湘西北边陲的群山中有座小县城叫桑植县。1935年11月,为突破国民党大军的围剿,红二、红六军团告别湘鄂川黔根据地,从这里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伟大征途。当年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出发时的队伍中,桑植籍的红军战士就有4000多人。如今,这片长征出发地的人民群众抱着永远思念红军亲...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百年港口“碳”为观止

一辆辆集装箱卡车在港口穿梭,聚散天下货物。记者来到辐射三北地区的天津港发现,随着货物吞吐量连创新高,碳排放强度不升反降,划出一道不一样的“含碳量”变化曲线。   这是4月9日拍摄的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闻得出来的“...

【走进老区看新貌】昔日长征出发地 崭新征途再启程

这里是张家界的刘家坪白族乡,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高高耸立。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从这里告别了他们艰苦创建的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 保存下的革命火种激励今天的党员干部群众赓续弘扬长征精神,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粽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走好乡...

【走进老区看新貌】红色韶山多锦绣 喜看故园日月新

您现在看到的是著名的“红色热土”——湖南韶山,这里是毛泽东主席的故乡。 1925年,毛泽东领导建立中共韶山支部,在湖南燃起“革命之火”。丰富的“红色资源”是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宝藏。 韶山打造28个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课堂,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每年吸引大量游...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丨探访海陆丰革命老区

晚春,粤东。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细雨沁润下的红墙愈发鲜艳,广场中央的彭湃烈士铜像依然挺拔。   1927年11月,海陆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建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这颗在海陆丰人民世代生长的土地上,用鲜血和生命种下的红色种子,历经百年风雨,而今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播种   走进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海丰农会会旗、海丰总工会印戳、彭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