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精心守护农业“芯片”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工人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4月20日下午,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管理人员黄雪琦正在2号库种子库里查看种子的保存情况。

4月19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2号库干燥室的玉米种子。

4月19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2号库正在做发芽实验的玉米种子。

4月19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离体苗储存室内的马铃薯资源。

4月19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

4月19日,实验人员正在对离体苗做取样、继代工作。

4月19日,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实验人员正在做离体苗培养基优化实验。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如何保护好种质资源,培育出好种子?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一探究竟。

4月19日下午,北京,在零下18摄氏度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新库中,机械臂正在做整箱种子入库测试。冷库内,密密麻麻的蓝色种子箱布满货架,架子高10米,长37米,这里即将成为种子的王国。

1978年,我国建设了第一座低温种质库,后改建为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1986年建成2号库,设计容量40万份,安全运行30多年至今仍在使用,但保存容量已不足,现代化水平较低。

穿上厚厚的军大衣,记者走进了2号库。冷库里满满当当,有的房间只能侧身通过。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入库管理人员黄雪琦指着冷库里的一间屋子说:“之前‘水稻癌症’黑条矮缩病危害严重,万建民院士团队就是从这里2.3万份水稻资源中筛选出7份抗病种质,创制出抗病新品系,从根本上解决了难题。”27岁的黄雪琦来这里工作已经5年,听过几十年来发生的各种故事——一代又一代种质资源学者艰辛探索,在源头守护着国家粮食的安全。

“这是个老库,连军大衣都有年头了。”走出冷库,黄雪琦感慨。随着新库的建成,这些军大衣也即将“退休”。

2021年9月,新的国家作物种质库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新库容量为150万份,保存方式从先前的低温保存,拓展到超低温保存、试管苗保存和DNA保存,实现了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方式的全覆盖。同时,新库还配备了立体库自动存取系统,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成为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最先进的国家级种质库。

“作物种质资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战略性资源,具有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和丢失后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对提高我国种质资源保存的数量和质量,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信息化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辛霞研究员说。

链接

种质是指遗传物质的载体,能够完整、稳定地遗传到下一代。种质拥有不同的形式,可能是一个“芽”、一段“枝条”、生长芽甚至是DNA。不是所有农作物都是通过种子繁衍生命的,但种子仍然是种质保存最主要的载体。全球保存的植物种质资源有约740万份,其中90%都是以种子形式保存在低温种质库。种质库就是保存所有遗传载体的地方。

(来源:工人日报;记者 刘金梦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福建:多措并举筑牢粮食安全

记者从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近日该省发布《福建省“十四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从产、购、储、运、销、节等环节发力,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规划提出,到2025年,福建省粮食完好仓容达到700万吨,实现粮食产业总产值900亿元,粮食优质品率提高30%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90%,10亿级企业集团达到15家,规模...

“十四五”期间福建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要实现“133”发展目标

福建省政府新闻办19日召开“十四五”专项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福建省“十四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福建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要实现“133”发展目标。   “133”发展目标为:构建“一个体系”,即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实现“三个前列”,即产业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智慧闽粮走在全国前列,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树立大食物观,让“中国饭碗”端得更好、更健康

2022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在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树立大食物观”。 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

福建这场发布会,事关你我的“饭碗”

台海网4月19日讯 据福州新闻网报道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物资储备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4月19日,福建省“十四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新闻发布会在福州召开。会上发布了《福建省“十四五”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实现福建省粮食安全和物资储备“133”发展目标。 《规划》按照“聚焦核心职能、...

种业的春天【图】

于福安在育秧基地内巡看(4月15日摄)。   眼下正是水稻育秧的好时节。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的水稻育秧基地,今年56岁的于福安穿梭于各个大棚之间,时而俯身查看秧苗长势,时而找农户攀谈……   作为水稻品种小站稻的育种专家,于福安30多年来坚守在生产一线,坚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