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双减”半年,育人理念有何变化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光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以前研究的是考什么、怎么考,现在着眼的是如何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以‘开准化验单’为导向,精雕每道题、每个选项,确保学校考试指向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课堂表现,实现考试的高质量、高效能。”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这样说起“双减”后学校考试命题中心的工作重心转变。

  在庞大的基础教育教学“有机体”中,小小细胞的变化背后折射的是“双减”带来的育人理念革新。在诸多平台发布的年终热词盘点排行榜中,“双减”一词屡屡出现,体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是否只是“一阵风”?中小学生的作业到底“精简”了吗?课堂如何提质增效?课后服务开展的覆盖面又如何?教育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亮出一份“双减”答卷。

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吃得饱”“吸收好”

  “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出现困难,主要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真正理解概念、法则,找不到知识间的联系。学校梳理小学六年的数学教材,提取出58节关键课,囊括了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核心知识。通过关键课,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住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中也实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效减轻了学生数学学习负担,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看来,关键课抓住了课内质量提升的关键。

  要让家长不过度依赖校外培训,就必须在“减负”后学生还能“吃饱”“吸收好”。打造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精心设计、布置作业,切实提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成了不少学校的课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双减”文件发布后,各地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高度重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建立了一批教学改革示范区、示范校。学校普遍更加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规范,99%以上的学校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认真执行教学计划,注重强化教学管理、教研备课、教学评价,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98.7%的教师参与了辅导答疑,切实做到减负提质,保障学生学业质量。

  为你喜欢的课文文段配个音,当一名小小演说家、小作家,这些都是朝阳区实验小学的“作业超市”里可供学生选择的作业。据吕玉刚介绍,通过制定作业管理办法,进行总量和时长调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不少地方通过制定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作业设计大赛和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着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下一步教育部门、教研机构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的指导,各省要制定分学科的作业设计指南供学校遵循。学校要强化作业的校本教研研修,加强年级组、学科组对作业设计的研究与统筹,保障作业的设计质量。还要创新作业的类型,通过精准分析学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来有针对性地设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差异化、个性化作业,还可以探索结合信息技术的‘智慧作业’、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吕玉刚表示。

打造开放、个性化的课后服务

  作业、学科类培训少了,学生课后纷纷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中。吕玉刚介绍,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制定了课后服务方案,基本实现了课后服务“5+2”全覆盖,课后服务项目质量也得到有效提升,不但有效解决了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而且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在李志伟看来,课后服务名为“服务”,学校实际上是以课程的标准来为学生量身打造。“例如一个年级开展数学学科课后课程,全年级18个班打通学习,既有培优班,也有针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们的提高班,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同时,我们也把课后课程质量纳入学校评教评学体系当中,学生‘背对背’地给学校老师、聘请的校外机构教师打分,若评价较低我们会通过谈话督促老师改进。”

  吕玉刚表示,据直报平台摸底调查,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活动,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91.7%的学校教师、遴选聘用的20余万名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发挥所长。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课后服务吸引力显著增强。

  吕玉刚表示,下一步课后服务在“全覆盖、广参与”基本实现的基础上,注重“强保障、上水平”,确保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到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有效性、吸引力。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由于很多老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工作,客观上确实给老师增加了新的负担,广大教师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非常值得敬佩。吕玉刚表示,下一步要继续按照编制把教师补充到位,探索推行教师的弹性上下班制度,统筹用好社会资源。“教育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遴选一些有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的专业人士,提供给学校去自主选择、使用,依照相关规定收费,减轻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

培训机构监管走向长效常态

  培训机构预收费如何监管,机构“跑路”怎么办?人工不可能24小时监控,如何让监管不会“一阵风”?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不少人有这样的疑惑。在江苏南通,“双减”监管与服务平台的使用将日常监管的实现变得“游刃有余”。

  “平台集成校外培训机构监控视频,融入南通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系统,打通市场监管、民政、公安、教育等数据库,运用AI智能分析技术,对证照变动、在职教师到培训机构兼职、培训机构超时办学等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实现对机构24小时全覆盖监管;联合人民银行、银保监、地方金融等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资金监管,引进‘南通银联’作为第三方,由其建立支付系统、分账系统和消课系统,实现监管服务平台与多银行间的互通,实行‘一课一消’。”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表示。

  “严监管”的同时,对于合法的、探索转型发展的校外培训机构,部分地区也在“强服务”。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郝奎刚表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营转非”“学转非”等工作中,天津市充分发挥“双减”专班统筹协调作用,组织政务服务、市场监管、教育、民政、银行等单位协同办公,采取合并审批要件、精简审批环节、建立绿色通道等举措,最快可一天内办结,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各方不懈努力,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其“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双减’工作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校长教师、家长、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更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素质提高。据中国青年报调查,70.3%的家长认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66.2%的受访家长表示要鼓励、陪伴孩子参与校外体育运动,65.5%的受访家长表示不额外增加孩子课业负担,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吕玉刚说。

  (记者 周世祥)

(来源:交明日报)

相关新闻
整治关停175家校外培训机构 厦门2021年度教育工作情况公布

台海网1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昨天,《厦门市教育局2021年度教育工作情况》公布,内容是过去一年厦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1年度,厦门实施补短扩容建设计划,建成中小学27所、幼儿园21所,新增学位5.1万个。全力推进16所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开工2个,续建12个,竣工2个。编制《厦门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到2025年新改...

“双减”后期末考 不做试卷做游戏【图】

1月11日,在合肥市梦园小学教育集团枫林路学校,学生在参加拼音知识的测评项目。   临近期末,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安徽省合肥市小学阶段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不少学校创新考试形式,用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对学生的阅读、计算、动手等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让无纸化测评...

“开心农场”助“双减”【图】

1月11日,汇华聚宝小学的学生在清理杂草。   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河洑镇汇华聚宝小学将校内的一块荒地打造成约1200平方米的“开心农场”,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提高动手能力,在劳动中陶冶情操。   新华社...

芗城区23家校外培训机构终止办学

台海网1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近日,芗城区教育局公布第二批终止办学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截至2021年12月31日,芗城区校外培训机构经过规范化治理,第二批有23家校外培训机构注销办学许可证,终止办学,停止培训服务。   公告提到,这些机构注销办学许可证后,不再有办学资质,不能再以原有培训机构的名义开展培训或者其他经营活动。这23家终止办学的校外...

方案出台!厦门校外培训项目和机构 6月底完成鉴别整改

台海网1月1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哪些校外培训项目属于学科类?市教育局近日出台《厦门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学科类校外培训特征、鉴定安排等。   之所以要进行鉴定,是因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待遇”有很多不同。譬如说,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