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总书记关切事|富饶丰盈背后的“粮”苦用心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富饶丰盈背后的“粮”苦用心——探访中国粮仓里绘就的别样风景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金秋十月,丰收的土地一片繁忙景象。第41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深入粮食主产区,与抢收粮食的农民一起,品味丰收的喜悦和红火的日子,感受中国粮仓的新鲜气象。

  【镜头一】归仓

  14日19时,天已黑。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种粮大户孙波的玉米地里,一台玉米收割机还在作业,车上的照明灯点亮田野。

  巴彦县是黑龙江省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焦点地区,14日刚刚恢复全域低风险。“我们要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昼夜抢收,人歇机不歇。”孙波说,再过几天,5000亩玉米就能收完。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秋收现场。受访者提供

  东北黑土地,沃野千里,适宜大型机械收获。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大豆田里,多台大型收割机正在抢收。一排排挂满豆荚的大豆茎秆卷入机器,脱粒、秸秆粉碎还田一气呵成。

  “每台机械每天可收割上百亩。产量超过了往年,还要抢前抓早,才不误收割黄金期。”这家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说。

  秋收的“科技范儿”十足。在北大荒集团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第四管理区,一台无人收割机按照规定轨迹作业,远处的工作人员李云祥通过手机操控,就能完成水稻收获、稻谷装车,智慧农业魅力显现。

  北大荒集团八五〇农场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云祥通过手机操控无人收割机。受访者提供

  “通过加装北斗卫星接收天线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了无人驾驶作业,不仅提高收割精度,还减少收割过程的粮食损失。”李云祥说。

  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今年粮食种植面积超过两亿亩,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实现“十八连丰”。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水稻收割现场。受访者提供

  【画外音】秋粮占我国全年粮食比重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粮食生产重中之重。目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六成。近期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对“三秋”生产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通过加快秋收进度、落实秋播面积、提高播种质量等,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镜头二】求质

  15日,湖南省临湘市坦渡镇细雨蒙蒙,李玉吾的1335亩有机稻刚收割完,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他的脸上,“产量不错,价格也好”。不远处的仓库里,稻谷堆成一座小山。

  回想自己走的有机种植之路,李玉吾说:“前些年,城里很多亲戚朋友跟我打听品质好的大米,但我种的普通大米口感一般。”

  李玉吾的有机稻基地移栽秧苗。受访者提供

  2019年,李玉吾正式“进军”有机稻。为了保证种植全过程实现有机,他聘请当地一位高级农艺师当生产技术顾问。

  李玉吾的稻田里安装了60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用于诱杀田间害虫。为了不用除草剂,他花了大量心思抑制杂草:冬闲时,深水泡田;春末夏初,在稻田内蓄水养殖小龙虾,让小龙虾吃掉杂草、松土透气。

  “家人说我照顾水稻比照顾孩子还要精心。”李玉吾说,2020年他参加了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随身带的大米获得不少客户青睐。

  李玉吾的有机稻生产基地。受访者提供

  临湘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伟说,李玉吾种植有机稻适应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附近很多产粮大县的农民都来取经。

  【画外音】今年8月,国家六部门出台的《“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6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当前,人们更加重视如何吃得更营养、更健康,一方方农田满足着人们更多生活需求和期待。

  【镜头三】养地

  前几年,在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农业大户王翠芬种地特别依赖化肥,但是她慢慢发现化肥用多了,土壤板结不透气的现象严重,粮食产量减少。

  经地方农业部门指导,王翠芬用上发酵有机肥和掺混肥。“作物苗齐苗壮,土壤条件也不断改善。”王翠芬说。

  为了让农作物有更好的生长环境,王翠芬在农业用水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当地降水少,农业用水量大,地下水位下降,影响粮食生产。她采购了自走卷盘式喷灌设备,节水效果明显。

  王翠芬地里用的自走式喷灌设备。受访者提供

  以小麦为例,用这种卷盘式喷灌设备1个小时可以浇2.5亩地,只需水30立方米。而用柴油泵“大水漫灌”,浇1亩地要用两个小时、60立方米水。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武城镇东小屯村为民粮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了1500亩地,合作社理事长李庆双购买了3台平移式自走喷灌机。“这种设备不仅省工、高效,还能节水60%,实现水肥一体化。”李庆双说。

  武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君说,下一步将引入“智慧气象”,在全县设置60个自动气象站,对风速、雨量、温度、湿度等10项气象要素及土壤墒情进行全天候监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今年8月山东省提出,将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到2025年,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农药用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6%、10%。

  【画外音】耕地退化、地下水超采、土壤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正加快治理,为稳定粮食产能、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基础。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高效节水灌溉,推动藏粮于地。

  【镜头四】兴农

  “真是个大丰收年!”辽宁省昌图县是全国产粮大县,这个县种粮大户吴艳良站在一片金色的玉米田里,高兴地对记者说,“亩产较常年高200多斤,而且粮食质量好。”

  丰收后的农民腰包鼓起来。吴艳良算了一笔账,今年种了3000亩地,一亩玉米能产1800斤,目前潮粮价格每斤0.9元左右,毛收入1600多元,扣除土地流转费、种子、化肥、管理等成本1400元,今年一共能挣60多万元。

  “人努力,天帮忙,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吴艳良说。

  “既有好年景,又有好‘钱’景。”这是稻米之乡辽宁省盘锦市不少种粮大户的感受。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刘家村种粮大户段彪流转土地种了800多亩水稻,生产的蟹田大米,附加值较高。

  “养蟹收益比较可观,加上种稻收入,每亩可净赚四五百元。”段彪说。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镇张美窝棚村,村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无人机摄)。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提供代耕代种、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降低种粮综合成本,提高种粮收益。

  据辽宁省农业农村厅相关人员介绍,今年辽宁省粮食产量有望突破500亿斤,预计单产每亩950斤左右,比历史最高水平高出20斤以上。

  【画外音】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让农民过上更好生活,还需不断完善支持政策,拓展增收渠道,让亿万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记者 韩宇、管建涛、王建、杨喆 参与记者:周楠、张志龙、邹明仲)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新闻
世界粮食日:泉州举办粮油精品展 倡导惜粮节粮风尚

台海网10月17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农业是百业之基,粮食是民生之本。10月16日上午,2021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泉州主会场,在东海泰禾广场举行启动仪式。现场主办方对7家获评“2021年市级放心粮油经销商”的企业进行授牌,并同步展出了大米、食用油、面粉等粮油精品。本次...

袁隆平爷爷,您念念不忘的海水稻新米要上市了!

我国有15亿亩荒芜的盐碱地,其中约2亿亩可进行稻作改良。   袁隆平院士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实现耐盐碱水稻种植1亿亩的目标是他的第三个梦想。   2021年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营,这一年来,海水稻种子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海水稻平均亩...

乡村“巨型稻”迎丰收【图】

10月16日,种植户在收割“巨型稻”。   当日是世界粮食日,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新和村袁隆平生态水稻种植基地试种的“巨型稻”迎来丰收并开镰收割。这里种植的“巨型稻”是由中国科学院夏新界研究员团队研发,2021年选择在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试种并取得成功。“巨型稻”的特点是长...

珍惜粮食 从小做起【图】

10月16日,河北省临城县县直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指导下认识粮食作物。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县直幼儿园开展“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幼儿园老师带领孩子通过参观稻田、学习粮食知识、剥玉米粒比赛等方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习惯。 ...

今天,风吹稻香又想起你

“风吹过稻田,我就想起你。”今天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怀念袁老,珍惜粮食,好好吃饭。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