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中国故事|可可西里:为藏羚羊“母亲之旅”护航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这是全球最壮观的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近日结束了今年的大规模迁徙产仔。记者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获悉,产仔结束的藏羚羊从7月16日开始回迁至原栖息地。

  每年5月至7月上旬,来自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以及青海三江源和可可西里保护区内的数万只藏羚羊,会前往海拔4800米的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等地产仔。产仔结束后,母藏羚羊带着年幼的小藏羚羊回迁,上演“返乡”大潮。

  藏羚羊自在地栖息繁衍背后,是“护羊人”的精心守护。

  在荒芜与苍茫的无人区,可可西里人在世界屋脊守护净土。

  海报摄影:薛玉斌 海报制作:陆烨

  护佑生命的旅程

  高原初秋,可可西里腹地,原野连着天空,湖泊镶嵌大地,藏羚羊在狂奔,野牦牛回首远望。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600米,年平均气温在零下4到10摄氏度之间,最低气温低于零下40摄氏度。虽然这里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却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藏羚羊、野牦牛、藏狐、棕熊等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

  8月16日,2021年可可西里藏羚羊回迁结束,总共3874只进入可可西里产仔,回迁6185只。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千百年间,藏羚羊在这块广袤的地球“第三极”纵情驰骋,繁衍生息。位于三江源腹地的可可西里既是藏羚羊的栖息地,也是藏羚羊的产仔地,这里完整保存了藏羚羊全生命周期自然进程。

  这是2020年7月7日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拍摄的藏羚羊。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小藏羚羊一出生就融入到可可西里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由于它的皮毛颜色和卓乃湖大地颜色更为接近,每当有天敌来袭,小藏羚羊就会紧紧趴卧在地面,和大地伪装在一起。

  藏羚羊生性胆小,特别是迁徙中的藏羚羊,对周围人类活动和天敌极为敏感。

  藏羚羊迁徙时会途经青藏公路,这对它们来说是个挑战。

  为做好藏羚羊迁徙产仔期间的保驾护航,迁徙期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可可西里五道梁保护站为主的各基层保护站采取交通管制、禁止鸣笛、巡护救助等措施,让藏羚羊安全通过青藏公路。

  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修建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巡山队员们义务当起“奶爸”,照顾着与羊群走失、失去“妈妈”的藏羚羊幼仔。

  救护中心还有个可爱的名字——藏羚羊“幼儿园”。

  2020年7月8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卓乃湖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才文多杰在给一只藏羚羊幼仔喂奶。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枪声,击碎“少女”美梦

  可可西里是蒙古语,意为“美丽的少女,青色的山梁”,这块圣洁的土地确实有一颗多变的少女之心。这里一年见四季,十里不同天,在内地炎热的六七月,这里经常飘着鹅毛大雪。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种叫作“沙图什”的奢华披肩在欧美市场走俏。大量人员涌入可可西里,这里面临着千百年来最严重的危机。

  最让人担忧的是,越来越多盗猎者把枪口对准藏羚羊。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资深科学家乔治·夏勒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藏羚羊惨遭杀害,它们的皮毛被走私后在印控克什米尔等地做成高级绒制品,畅销欧美。

  他说,一条在波斯语中叫作“沙图什”的绒制品需要3-5张藏羚羊的皮毛,每条沙图什绒制品可以卖到1.3万英镑。

  1994年1月,时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的杰桑·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在可可西里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途中,遭遇袭击壮烈牺牲。

  “90年代,中国在青藏高原开展反盗猎武装斗争,政府的强硬举措保住了藏羚羊的性命,而我本人也是最早在国际社会呼吁停止沙图什贸易的人。”乔治·夏勒说。

  1996年,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挂牌成立。第二年,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此后,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可可西里保护力度,青藏公路沿线保护站逐步建立完善,并明确了反盗猎盗采的巡山制度。

  世界自然遗产地成生态之窗

  寒风中,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们将食物、棉被、油料等物资放进车内,出发前,大家互相拥抱,行贴面礼,眼里饱含泪花。

  又是一次巡山的旅程,同事和家属们已排成一队,为巡山队员送行,多少年来,这已成为规矩。

  “巡山的日子,就是将裤腰带系在脖子上孤独行走在无人区的日子;巡山的日子,就是每次进去,能不能出来都不知道的日子。”队员们说。

  夏季沼泽泥泞,大河拦道;冬季冰封雪冻,呵气成霜。每次外出,为了减少负重,队员们会尽量少拿些饮用水,冬天还好说,队员们可以凿冰取水,到了雨水丰沛的夏季,队员们喝的水半层都是泥沙。

  吃饭也是件困难事,到了冬天,很多藏族巡山队员想带点高热量的酥油,在寒冷的户外,酥油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一代代可可西里人在青藏高原扛起生态文明大旗,执着守护可可西里。

   7月7日,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可可西里巡山队员按照风俗,在即将回归大自然的藏羚羊额头上涂抹酥油表达祝福。 新华社记者 张龙摄

  2016年,青海省肩负起国家生态文明改革先行先试的重要任务,在三江源地区大胆尝试、探路国家公园体制,描绘了改革蓝图和实现路径,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成为全国第一个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设计图”和“施工图”的省份。

  2017年7月7日,位于三江源的可可西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这更是青海向世界做出的保护生态的庄严承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新发布,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和打击盗猎力度的加强,中国藏羚羊数量已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足7万只,增加至目前的约30万只,从濒危物种降为近危物种。

  总策划:赵丹平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刘恺

  记者:李琳海

  视频记者:赵玉和

  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青海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相关新闻
藏羚羊,大熊猫,降级!降级!

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保护 和打击盗猎力度的加强 我国藏羚羊数量 已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足7万只 增加至目前的约30万只 目前,藏羚羊从濒危物种降为近危 资料图:藏羚羊。贡嘎来松 摄 网友:致敬守护者! 网友们在看到这则消息后 都很高兴 大家表示“喜欢看见...

今年以来,习近平这样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处于深刻变化之中。今年以来,在许多重大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阐述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中国担当。 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人类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各大经济板块历史上首次同时遭...

体验式专题片《坐上火车去拉萨》第三集《高天净土润天下》

连接西宁与拉萨的青藏铁路,是第一条通往西藏腹地的天路,也是一条呵护万灵的生态之路:修建野生动物通道、降低过路噪音、推行可降解材料……让雪豹、藏羚羊、野牦牛等野生动物在这里自由徜徉。为了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万千建设者、保护者以此为信念,扎根高原、默默奉献。 体验式专题片《坐上火车去拉萨》第三集《高天净土润天下》,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故...

美加日法等国的教科书里,中国是什么样?

在国际舆论场,中国的形象是复杂的:一方面,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功故事经常为人津津乐道;另一方面,西方政客与媒体近年来抹黑中国的声音总是能找到听众。不少外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很容易跟随西方精英人士对华态度的好坏而起伏。归根究底,是因为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在很多国家,“不了解”源于相关教育的缺失。“在西方或由西方主导的国家,历史叙述都...

新媒报道:“洋UP主”讲中国故事火爆网络

外国人穿唐装为歌曲《一剪梅》翻拍MV是怎样一幅画面?意大利人怎么评价上海的意大利餐厅?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5日报道,到北京大学深造的意大利小伙子亚历山德罗·马丁尼(阿雷),去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踏入中国娱乐圈,洋面孔与标准儿化音的碰撞、幽默方式介绍中西文化差异,是他的吸睛要诀,也带动他在哔哩哔哩(B站)上的“京城小雷ALEX”账号吸粉13.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