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千年古村“守夜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7月29日深夜,卢磊在西递村的街巷里打更。

  铛!深夜,一声低沉的锣响荡开在寂静的千年古村安徽西递。“80后”打更人卢磊扬起手中的木槌,走过纵横交错的深巷,将锣声送往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打更是中国古代夜间的一种报时工作,兼顾巡夜和维持治安,由此产生了更夫这一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更夫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打更传统延续了下来,打更人每夜出更巡逻,守护一方平安。

  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这里保存有完整的徽派古民居224幢,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大量成片的木质古建筑使得防火成为村子里的头等大事。自清朝起,西递村就成立了打更队,后期中断,直至1996年又重新建立。

  “西递村的宅子连片间距小,消防车进不来,一烧起来救不了火,所以我们重新成立了打更队,提醒村民夜间关门、注意用火用电,保证整个村的安定和谐。”西递村打更队队长黄煜介绍。

  卢磊的父亲卢惠中是打更队的主力。近期,卢惠中意外受伤住进了医院,卢磊作为父亲的“替补”,便接过木槌和铜锣,承担起夜晚打更的任务。村里有99条小巷,曲折蜿蜒,从小在西递长大的卢磊对于打更线路和沿途村民家的情况都很熟悉。

  近年来,随着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西递村的很多年轻人回到家乡从事文旅方面的工作。白天,卢磊在县城的旅游公司上班,傍晚下班回到西递村的家中。

  打更队成立以来,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光锣就打坏了十几面,村子夜里没发生过一次火灾。村里每月也会给打更人发放一笔补助作为报酬。

  村民们也早已习惯深夜里的锣声。

  “世界遗产是不可复制的,西递打更队会一直延续下去,保护好这一世界遗产,保卫好西递人的共同家园。”黄煜说。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上一页 1 23456789下一页
相关新闻
人在路上,路在心上:川藏线上一家三代人的养路情

汤刚旦(左)和同事在扎墨公路上执行道路养护任务(5月13日摄)。   新华社发   汤刚旦(右)和同事在果扎拉山执行抢险保通任务(2020年5月13日摄)。   新华社发   在拉林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八一高速公路养护中心拍摄的安娜(4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安娜...

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系列述评之五

一批增援武汉的军队医护人员乘坐国产运-20运输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2020年2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黎云 摄   这是武警甘肃总队、天津总队为甘肃省广河县齐家镇魏家咀村援建的产业扶贫养殖基地(无人机照片,2018年10月11日摄)。   新华社发(侯崇慧 摄)   陆军某部“...

甘肃甘谷:花椒采摘忙

7月31日,甘谷县六峰镇姜家庄村村民在采摘花椒。   时下,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进入花椒采摘旺季。近年来,甘谷县大力发展花椒产业,科学规划种植区域,筛选优质高效品种,目前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达22万亩,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新华社发(王克贤 摄)   7月31日,甘谷县六...

湖南双峰:三伏天 晒酱忙

7月31日,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永丰街道,农户在晾晒辣酱(无人机照片)。   随着三伏天的到来,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各家辣酱生产企业、农户纷纷开始晾晒辣酱。近年来,双峰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传统产业永丰辣酱,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永丰辣酱...

瑞士生物学家:新冠溯源成美攻击中国政治工具

参考消息网7月31日报道 据美国“南太平洋之声”广播电台网站7月27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在其成员之间传阅了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下一阶段研究计划。瑞士伯尔尼的生物学家威尔逊·爱德华兹在了解这些计划后,在其脸书网页上评论说,他对世卫组织放弃先前的结论——即根据在中国进行的研究,实验室泄漏“极不可能”——感到非常担忧。 作为一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兹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