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父子文物修复师:感谢你,成全我(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方国荣(右)指导儿子方晨在修复一件出土的青铜戈(5月14日摄)。

  在位于武汉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文保部内,62岁的方国荣与33岁的儿子方晨正在修复青铜铸造的曾侯與编钟。经过历时近两年的三维扫描、模型拼接、设计补缺、模型修整等工序,修复工作即将完成。

  方国荣自18岁进入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以来,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已40余年,曾在历次曾侯乙编钟复制项目中担任技术方面负责人,是湖北省青铜器修复专家。自2009年起,方晨开始跟父亲学习青铜文物修复技艺,接受严格训练。一开始,他只能站在旁边认真看文物修复流程,较长一段时间后,才有机会进行简单的练习,之后逐渐增加难度。

  青铜文物修复包括多个环节,不少环节对初学者都有挑战。在方国荣手把手指导5年后,方晨才基本出师,开始独立完成一些修复工作,但仍需要方国荣最后验收。

  方国荣说,曾侯與编钟的修复运用了三维扫描技术、3D打印技术,使得严重残缺、严重变形的文物残片能够还原。这是老一辈文物保护工作者做不到的事情,而这也正是年轻人所具有的优势。

  如今,方晨接下父亲方国荣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为青铜器修复事业贡献力量。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为古老石窟留住“锦瑟年华”——我在云冈修文物【组图】

在云冈石窟研究院壁画文物修复室,“90后”工作人员张晓娟(左)、吴朝霞在进行壁画修复(5月9日摄)。   武周山南麓,一尊尊顶天立地的石窟巨佛,历经千余年的岁月风霜,依然风华绝伦。   云冈石窟研究院,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由“80后”“90后”担当主力的文保团队全...

探访纺织品文物修复师:一针一线“对话”千年历史故事

一块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纺织品,已经黯淡无光、支离破碎,很难看出它原先的模样。为了保护它们,纺织品修复师要将这些“面目全非”的纺织品进行修复。   4月下旬,赵喜梅正在修复南北朝时期纺织品文物。 高展 摄   采集信息、检测、消毒、清洗、平整、背衬染色、针线加固……...

圆明园首次修复琉璃构件

日前,圆明园管理处启动“修复1860”第三期文物修复工作,首次对出土的5件西洋纹饰琉璃构件进行修复,以“再现”盛时西洋楼多彩的园林景观。   除了琉璃构件,“修复1860”第三期还将修复24件瓷器。通过持续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明园出土的瓷器碎片高达10万余片,大部分为清代官窑瓷器,涵盖青花、粉彩、釉里红等20多个釉彩种类。经过两期修复,现已完成青花缠枝莲瓷...

圆明园启动“修复1860”第三期文物修复工作

12月24日,在圆明园管理处考古工作站,工作人员对出土瓷片进行预拼接。   日前,圆明园管理处启动“修复1860”第三期文物修复工作。此期将首次对西洋楼遗址出土的西洋纹饰琉璃构件进行修复。西洋楼是一组欧式园林建筑,同时也是中西合璧的艺术杰作。其中镶嵌于建筑外部的琉璃可能...

陕西修复东汉时期青铜摇钱树【组图】

这是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修复后的东汉青铜摇钱树(8月18日摄)。 新华社发   这是在陕西省宝鸡市郭家崖墓地出土的东汉青铜摇钱树(2018年1月19日摄)。 新华社发   这是陕西省宝鸡市郭家崖墓地的东汉墓葬砖结构(2018年1月2日摄)。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