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中原行,习近平如何“调”南北(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由南水北调,通过水资源的科学调剂促进“南北方均衡发展”,到此次首提“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外界似乎可以清晰看到一个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新思路。

  之于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走向全面小康之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已是一个摆上重要位置的命题。

  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差距是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之一。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却增长放缓。

资料图:河南淅川,航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大坝。 中新社记者 王中举 摄

  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中,水也寓意财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城一域的繁荣,一家一户的富足,都需要发展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此行中原之后,一个适应新时代新阶段要求的南水北调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正待出炉。

  调水也是“调”南北。习近平正是从水着手,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调配更多“源头活水”。

  治水如治国,而中国在治水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为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借鉴遵循。

  例如,在调水工程实施中,中国坚持全国一盘棋,从中央层面通盘优化资源配置。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的统筹思维也是破解地区差距的关键一招。

  “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在新阶段,“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被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纳入习近平的视野。

  从“南水北调”到“南北协调”,不仅在于水的南北均衡,背后还有“共同富裕”这个更大范围的“均衡”。这其中更深蕴中国一以贯之的发展逻辑,“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次调研期间,习近平专程走进因南水北调而搬迁的移民村——邹庄村。他用感性的话语再一次对这一发展逻辑进行阐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完)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这个字,习近平非常看重

【编前语】今年5月16日是全国助残日。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格外关心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多次来到他们身边加油鼓劲,同他们一起立志、明志,不断勉励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为实现人生梦想而努力。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为您梳理这...

情暖一江水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4日上午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为开好这次座谈会,13日下午,习近平深入南阳市淅川县的水利设施、移民新村等,实地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库区移民安置等情况。 1...

【央视快评】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省南阳市开启今年第6次国内考察。在南水北调陶岔渠首枢纽工程调研时,总书记强调:“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要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大力推进农业...

这场重磅座谈会,习近平首次提到这张“网”

南水北调清如许,国之重器润民生。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对这一工程给出高度评价。   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