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中国)中原行,习近平如何“调”南北
中新社北京5月16日电 题:中原行,习近平如何“调”南北
作者 钟三屏
一泓清水,从南到北。行中原,“调”南北,12日至14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河南进行了一次事关中国南北调水的专题调研。
在中国,小到豆腐脑甜咸、大到国民性格异同,南北话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形成地分南北的诸多因素中,水扮演着重要角色。此行河南,在中国的中原腹地,习近平“专门来研究”的这件“国之大事”,攸关南北,其中的关键也是水。
14日,河南南阳,他主持一场事关亿万国人“吃水喝水”问题的重要会议——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这一世纪工程的下一步建设发展指向。
中国的基本水情夏汛冬枯、北缺南丰。南水北调,是旨在破解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的超级工程。但自实施伊始,其承载的意涵已远超出“调水”本身。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座谈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的新表述,强调这“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指明水资源是其中重要的承载和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