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西方并不是盲目自大,也不意味着和西方对着干。”沈逸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西方仍有长处,中国要边斗争边团结,更重要的是走好自己的路。他进一步分析说,在西方对华产生误解的问题上,中国需要解释、应对,另一方面,各国也要朝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继续展开合作。“西方总是将中国人的自信与民族主义泛滥画等号,这其实仍然是带着居高临下的态度在俯视中国,”沈逸说,“事实并非如此。美国等西方国家是时候要开始面对事实,尊重中国,平视中国了。”
在本次调查中,对于“近十年内,您认为中国对世界的显著贡献有哪些”的问题,超七成受访者选择“推动抗疫国际合作”,68%的受访者认为是“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当中国平视这个世界之后,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刊文评论说,这意味着中国已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从而有能力平衡与制约强权国家的帝国主义与霸权,有能力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参与并促成构建一套更完善的国际秩序。当中国基于更强实力可以平视并主导国际社会后,人们可以期待一个更为理性、运作更为公平的全球化时代到来。
超八成受访者认为西方社会普遍存在对华偏见
针对“近年来,您对西方媒体涉华新闻报道的信任度有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约36%的受访者表示“信任度下降”,近三成受访者回答“和以前一样不信任西方媒体”,另有超两成受访者表示“我不关注西方媒体”。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高志凯以BBC为例来解释为何中国年轻人越来越不信任西方媒体。他表示,BBC近年来的涉华报道立场愈发偏颇,并多次出现歪曲事实的情况,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该媒体变得过度政治化。“BBC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经历的国际主流媒体,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力很大,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但作为中国人,我们更了解身边到底发生了什么,更清楚中国的真实状况。当看到BBC等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出现错误、歪曲,中国人自然会感到愤怒,对它的信任度也因此下降。”
调查显示,超八成中国年轻人认为西方社会当前普遍存在对中国的偏见,仅8.4%的受访者不认同这一观点。另外,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西方对中国发展“有明显的遏制行为”,逾两成受访者表示西方“有意图,但无明显遏制行为”。
《联合早报》今年初的一篇报道称,出于对自身的信心和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反感,一些中国年轻人不再被谦虚、客气和隐忍的价值观所束缚,而是更积极地去反击西方。这种情绪也存在于赴美中国留学生之中,“他们接触的外国文化和语言,并没有让他们更愿意接受所谓西方思想,反而更认同中国的制度”。文章说,在中国年轻人看来,他们所谓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是被美国对华糟糕的、严重缺乏尊重的态度所激发出来的。美国政府近年来在香港、新疆、疫情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在很多中国年轻人眼中“完全没有道理”。
此次调查显示,对于美国等国近年来不断在涉疆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炒作所谓“强迫劳动”等议题,逾七成受访者认为,西方国家的说法是“无稽之谈,只是西方遏制中国的借口”。
前段时间,由于一些国际时尚品牌抵制新疆棉花,中国出现高涨的支持国货的声浪。此次调查也涉及相关问题。在“在您使用的下列各类产品中,中国品牌可否替代西方品牌”这一问题下,问卷列出9大品类,在这些选项中,均有超过3/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品牌几乎可以替代或多数可以替代西方品牌。具体来看,中国年轻人认为西方产品中最可被替代的是食品饮料、服装、箱包、家用电器等;在“中国品牌几乎可以替代西方品牌”的品类中,选择汽车的最少(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