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生命的赞歌——“天下第一道班”雪域之巅守护天路67载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青藏公路最高点。

  冰天雪地,生命极限,是这里留给人类的印记。

  风雪再大,环境再苦,但西藏的“生命线”——青藏公路在此路段常年畅通无阻。有“天下第一道班”之称的国道109道班,因青藏公路而生,与青藏公路相守。

  60多年来,一代代道班工人接力驻守云端,用生命守护天路,用善举帮助路人,在青藏公路最高段唱响担当奉献的生命赞歌。

  安多公路养护段巡护车和一辆货车行进在国道109唐古拉山口路段(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坚守——“路一天都断不得”

  一夜银装素裹,唐古拉成了茫茫雪原。巴布和工友们紧急前往唐古拉铲冰除雪。

  现年52岁的巴布,已经在109道班工作了30多年,落下一个在工区人尽皆知的“毛病”:睡觉的时候,听不到车的声音,就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从小在道班长大,经历过好几次唐古拉大堵车。路堵着,车走不了,车主闹心,我们道班工人也难受。看到路通了,车走了,车主高兴,我们道班工人也高兴。”巴布说,刚参加工作那一年冬天,唐古拉一带几乎天天下雪,天天堵车,他和工友们整个冬天都在冰天雪地里保通。

  后来,只要碰上下雪天气,巴布经常整夜不睡觉,隔一段时间,就顶着雪花到公路上看看有没有堵车。

  他说:“路是国家的经济大动脉,一天都断不得。”

  青藏公路最多时候承担了80%以上的进出藏物资。路一断,就意味着西藏可能面临物资短缺、价格上涨的风险。

  28个人,40公里路,道班工人一年365天驻守保通,喊出“养路为业、道班为家、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口号。

  年平均气温零下8摄氏度,最低温度零下40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一半,一年中有120天刮8级以上大风。这就是道班工人的养路环境。

  1983年4月,唐古拉山顶突降暴雪,道班工人昼夜苦战。路通了,工人们的手套却和皮肉冻在一起,只能用刀子一片一片割下来,鲜血淋漓。

  2017年保通任务中,有的道班工人出现冻疮,脚肿得脱不下鞋子,只能用剪刀将鞋子剪开涂冻伤药。

  安多公路养护段工作人员在国道109唐古拉山口路段巡查(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在国道109线K3349路段,安多公路养护段工作人员进行除雪除冰作业(2019年2月13日摄)。新华社发(边巴央吉 摄)

  穿越冻土区的青藏公路,受冻土融沉和冻胀影响,路基很容易变形。

  “刚养护好的路面,没多久又坑坑洼洼的。”西藏自治区公路局安多公路养护段109养护点副段长地嘎说,通过唐古拉山的车辆高峰时期日均上万辆,且多是30吨至50吨的重型车辆,一年光修理路段坑点就1万多个。

  长期工作生活在极高海拔地区,道班工人的身体明显透支,备受高原性疾病折磨。

  “要说苦不苦,确实苦,但这是我们的工作,再苦也得干。和修路英雄相比,和老一辈养路人相比,我们吃的苦算不上什么。”地嘎说,把养路工作多做好一分,过往的司机安全就会多一分保障,“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正如一位骑行者留言:能够站在海拔5300米的地方就是强人,能几十年坚持工作在海拔5300米的就是英雄。

  1990年,交通部正式命名109道班为“天下第一道班”。

  “‘天下第一道班’是至高的荣誉,可是,109道班都是些再普通不过的养路人。”地嘎说。

  在安多公路养护段办公室,扎西次仁(右一)和同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汝锋 摄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新青藏、新藏通道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月12日上午10时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并答记者问。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徐文强:“十二五”末,西藏高速公路只有38公里。目前,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了620公里,“十三五”在建项目完工后,全区高速公路里...

【中国人的故事】青藏公路这些地名竟然由此而来!看完泪奔!

中国青年网格尔木8月15日电(记者 卢冠琼)世上的道路千千万,却有这么一条,让无数文青魂牵梦绕,立志这辈子必须走一趟。它,便是通向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   青藏公路。资料图   人们知道,这条道,行路艰辛、穿越雪域、绵延高原,充满神秘色彩。却鲜有人知,最早开拓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