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10日电 10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三场“委员通道”全部结束。回顾今年的“委员通道”,委员们从教育、科技、经济等多个方面释信心、话感悟、提建议。
诸如“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中国粮’主要用的‘中国种’”,“香港教育必须向祖国学习”……“委员通道”上不少硬核金句,有干货,也有情怀。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 中新社发 王达 摄
释信心:
粮食够吃,电力能保障,着陆火星有时间表
种类繁多、产业链齐全、商品种类丰富……“Made In China”已经深入世界各地。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完成了从追赶者到并跑者的伟大转变,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站在“委员通道”上,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斯泽夫这样说。
他表示,中国的制造业在许多行业上,在世界上令人称赞,比如中国的工程基建、中国的发电设备,都是世界一流的。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他认为,中国制造业一定能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地补上自己的短板。
此前,美国的得州发生大面积停电的事故,迅速使500万人口回到没有光明的时代,“中国的制造企业和中国的电力企业有这个能力杜绝美国电力的事故在中国发生。”斯泽夫说。
不仅是制造业,在粮食安全方面,“中国粮”也给足了人们信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介绍,中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4亿中国人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超过47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粮食是够吃的。”万建民说,总体上“中国粮”主要用上了“中国种”。他透露,目前,新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正在加紧建设,并有望今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可保存150万份种质资源,保存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今年的“委员通道”还让我们把目光投到了远方的星空。
在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历史上,火星总是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期待与遐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介绍,截至目前,全球共开展47次对火星的探测,其中有2/3的探索任务以失败而告终,探火之路险象环生。
“我们的‘天问一号’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效率高、创新强,再创人类深空探测的先河。”展望今年的工作,包为民介绍,我国宇航发射将有望首次突破40次,空间站将进入建造阶段。
此外,他透露,经过综合风险的分析,“天问一号”将于今年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开展后续的巡视探测。
3月7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周勇(左)、斯泽夫(中)、陈志列(右)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图为记者在分会场屏幕前举手提问。 中新社记者 温孟馨 摄
话感悟:
香港教育必须向祖国学习,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
今年的“委员通道”上,不少委员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张宗真表示,在中西并举、古今同在的澳门,保护与传承中华历史文化,是特区政府的神圣使命与责任。
“澳门人民为自己的中华文化而骄傲和自信,澳门人民深深相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张宗真说。
中国侨联委员会常委蔡黄玲玲也认为,香港的教育必须向祖国学习。她表示,香港在回归之前,是没有国民教育的,好多孩子对爱国教育认知非常浅。
“香港是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国者治港’是当今香港社会的共识。”蔡黄玲玲说。
她希望,香港将来能培养更多学生,懂得对社会有承担、对祖国有贡献、对香港社会有情怀,要以国为荣,为国争光。
“对于我们这样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就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阿拉坦仓说。
他提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并表示,如今的内蒙古不仅有辽阔的草原,更有繁华的城市,快速发展的经济和飞驰的高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民族团结的理念,深深地种在了每一个内蒙古人的心里。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阿拉坦仓说。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图为记者在梅地亚中心分会场举手提问。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