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天下 >> 国内  >> 正文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2030年之前,我们将在月球南极建设科研站基本型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12月17日 嫦娥五号已成功返回地球

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

三期任务的收官之战

实现了我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新华社记者专访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伟仁

带您了解中国探月工程的未来

记者: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在这个探月工程三期过程之中,您觉得最艰难、最难突破的技术关是什么呢?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我们国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没有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嫦娥五号任务使用的就是我们特色的“中国方案”。

记者:嫦娥五号已经回来了,中国探月工程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我们未来将立足于全月面到达。我们将在月球南极研制建设一个科研站。在月球南极南纬89度,可能存在连续180多天的光照。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是14天白天、14天黑夜,没有连续的日照,一些仪器设备就不能连续工作。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如果我们在月球南极建设一个科研站,我们可以长时间对地球进行大动态、全方位、稳定的观察。2030年之前,我们将在月球南极建设一个科研站基本型。随着后期科研站规模的扩大,我们可以在月球上进行盖房子、打砖、3D打印等工作。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月球上开采矿物,这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月球做跳板,前往更远的深空、更远的星球。

现在我们的航天队伍年轻人居多,新血液的不断补充,使整个队伍更加年轻化。

记者: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一代航天人的热血与汗水,您对于他们有怎样的期许?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这个团队中,年轻人贡献很大,我们的希望很大,年轻人发展的势头也很好。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这个队伍。我相信,未来,这个团队里会产生出很多优秀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记者:您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有什么期许吗?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从跟跑、并跑到走向部分领跑,是很不容易的。在实施过程中,即使有困难、有问题、有挫折,我们前进的步伐没有中断。我对中国航天的发展,对我们国家成为航天强国,成为航天世界的“领头羊”,我们也充满信心。

(来源:新华社;记者:樊华、王志斌、李俞辉、陈思宏、胡喆、田晨旭、夏子麟、刘思奇(实习);海报:刘宇轩)

相关新闻
我国首次在青藏高原设置活动测控站确保嫦娥五号探测器平稳“返乡”

嫦娥五号探测器17日凌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成功着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及各测控站点成功实施探测器返回段测控任务。   “发现目标!”17日1时许,在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某活动测控站快速完成目标捕获,并成功实施了返回器的遥测数据接收以及上行遥控任务。   据了解,以第二宇宙速度实施返回的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器要经历两次出入黑障,以“打水漂”的方式...

“嫦五”回家 全球热议

北京时间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欧洲、美国、日本的航天机构、专家与媒体等对此高度关注,并积极评价嫦娥五号任务的科学意义。   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航天局控制中心当地时间16日多次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追踪报道”嫦娥五号的“回家”之旅:“我们收到了嫦娥五号的信号!”“对于嫦娥五号的返回...

揽月而归,踏梦而行——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目击记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17日电 题:揽月而归,踏梦而行——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目击记   新华社记者任军川、于嘉   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安全着陆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返回器姿态端庄地立在积雪覆盖的草原上,等待科研人员揭示更多奥秘。   16日深夜,返回器还在“返程”途中,地面搜索回收分队开始向着陆场预定区域行进。   不久前,四子王旗连降...

值得珍藏!4分钟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全程

11月24日,“出发”——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12月1日,“到达目的地”——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预选区域着陆并开展采样工作。 12月2日,“已揽件”——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表自动采样,并将样品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 12月3日,上升器点火起飞、精准入轨。 12月6日,“已装车”——嫦娥五号完成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

今天,“嫦娥”回家了,还捎来了月球“土”特产!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凌晨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 此后,轨道器与返...